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样式雷图档”就是雷家数代人积累留存下来的建筑档案。2007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专家委员会在南非比勒陀利亚举行会议,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1纸、秸秆、木头等,最简单的材料组合的立体微缩景观

纸、秸秆、木头等,最简单的材料组合的立体微缩景观

“样式雷”的由来

十七世纪末,明末清初,赋税沉重,战火频仍,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的雷家不得不暂居南京避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身怀高超木匠手艺的雷发达、雷发宣堂兄弟,结伴北上谋生,被招募参加宫禁营建,不久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被康熙皇帝敕授为工部营造所掌班。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都是雷氏家族负责的。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和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是第二代的雷金玉。他因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至清末,雷氏家族有6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负责过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因此雷氏建筑师家族被人尊称为“样式雷”

“样式雷”建筑图档

雷氏家族进行的建筑设计方案,都按1/100或1/200比例先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以供审定。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称为烫样。其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均按比例制成。这样一些简单材料所制成的烫样,其原理竟与现代建筑的三维空间设计如出一辙。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史、科技史上的一个传奇。

被称作“烫样”的建筑设计模型—故宫

被称作“烫样”的建筑设计模型—故宫

被称作“烫样”的建筑设计模型是“样式雷”图档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故宫收藏的83件“烫样”由于在当时主要是为呈给皇帝审阅而制作,因而形象逼真,数据准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现存烫样主要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重建圆明园、颐和园、西苑等地时所做的设计模型。作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御用班底的样式雷家族,在他们妙手之中,平面的设计图通过纸、秸秆、木头等最简单的材料组合变成了立体微缩景观。雷氏家族“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

据悉,现今可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见到的“样式雷”建筑样图,涵盖了众多类型,如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高线图等,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结构的尺寸,全部有所记载。此外,“样式雷”还画了“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从这批图样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础开挖,基础施工,直到最后屋面完成,体现了样式雷在建筑施工程序上的过程。

康熙万寿庆典图卷局部,庆典中的点景设计均由「样式雷」世家主持

康熙万寿庆典图卷局部,庆典中的点景设计均由「样式雷」世家主持

虽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方式,从汉朝初期就已有图样,到公元七世纪初的隋朝有了使用1%比例尺的图样和模型,但是长久以来史料却十分缺乏,到目前为止,“样式雷”图档很可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仅有的档案记载。样式雷图档的存世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决不完全是靠工匠的经验修建而成的,它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也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长期以来营造一直属于匠作之事,入不了典籍。所以古代建筑虽然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但要了解这些建筑的具体设计、施工细节却并不容易,从这一点看,样式雷图档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样式雷”家族

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字明所,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1619年4月5日)。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八月十一日(1694年9月29日)。祖籍江西永修。第二代样式雷 雷金玉,字良生,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卒于雍正七年(1729)。康熙年时逢营造畅春园,金玉供役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雷家有声誉于外者,第三代样式雷,雷声征,字藻亭,生于雍正七年(1729),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玺,字国贤,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卒于道光五年(1825)。雷声征次子。他与长兄雷家玮(1758—1845),字席珍,三弟雷家瑞(1770—1830),三兄弟供职工部样式房,家玺是三兄弟中的翘楚,此时形成第四代样式雷最为强大阵容。第五代样式雷,雷景修,字先文,号白璧,生于嘉庆八年(1803),卒于同治五年(1866)。雷家玺第三子。样式雷图档之所以流传至今日,雷景修功不可没。

中国清代样式雷正阳门建筑图

中国清代样式雷正阳门建筑图

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号禹门,生道光六年(1826),卒于光绪二年(1876)。雷景修三子。主要承担设计营造咸丰清东陵定陵的任务,与子雷廷昌还参与惠陵、盛京永陵、三海工程。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字辅臣,又字恩绶,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雷思起长子。雷廷昌随父参加定陵、重修圆明园等工程,样式房此时生意兴盛,样式雷也于雷思起雷廷昌父子两代闻名遐迩,地位更加显赫.第八代样式雷,雷献彩,字霞峰光绪三年——不详(1877——不详)。雷献光、雷献瑞、雷献春、雷献华兄弟参与圆明园、普陀峪定东陵重建、颐和园、西苑、崇陵、摄政王府、北京正阳门的工程等。

“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前世今生

雷家历代是为皇宫建筑“出样子的”,设计了诸多的建筑作品,自然会留下不少“图样”和“烫样”。此外由于是样式房的掌案,还有“上传下达”的任务,皇帝皇后的“旨意”、管理机构堂官的“堂谕”,样式房都要随时记录,因此又形成了不少《旨意档》和《堂谕档》。同时还有雷家根据职业需要每天记述的翔实的随工日记、看风水的资料等等。因此,样式雷图档的数量非常可观。当时这些档案资料都归样式房统一保存管理,存放资料的样房设在圆明园的东北角。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由于样房位置比较偏僻,这些资料得以幸免于难。雷氏第五代雷景修秘密把这些图样、烫样运回了自己的宅院,并特意建了三间房子作为图档的“储存之所”。就这样,雷家这批珍贵的图档终于留存下来。样式雷图档总量多达两三万件,这些档案资料显示了样式雷家族在皇家工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图档的数量巨大,但由于雷家每一代都要分家,所以这些图档后来多分散地保存在雷家各支族人的手中。

随着清朝的灭亡,清廷的工部和样式房也从历史上消逝,尽管雷家的后代仍然有从事建筑行业的,但当时西方新的测绘和建筑技术,让样式雷传统的设计方法在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地位。雷氏家道随之迅速败落,几乎没有人再从事建筑行业。家族后人为生计所迫,开始瓜分和变卖家中的图档收藏。

中国清代样式雷圆明园“烫样”

中国清代样式雷圆明园“烫样”

民国早期,市面上开始零星出现样式雷图档和烫样,而且多是当年进呈的原件,包括圆明园、三海及近代陵寝的模型等,非常珍贵。这主要是衰败了的雷家后代拿出来换钱用以维持生计的。由于“样式雷”声名显赫,这些图档在市面上十分抢手,并开始流往海外。

1930年,“样式雷”后人将大部分图档卖给了当时的北平图书馆,卖了4500块银圆。据说当时的图纸和烫样足足装满了10卡车。这使得大部分图档得到了保藏。然而,当时仍有部分图档分散在雷氏后人手里。

1964年底,两位雷氏后人来到北京市文物局。他们带来了一平板三轮的“样式雷”画样。市领导请他们吃了一顿炖肉烙饼,开了一张收据。“文革”期间,雷氏后人将剩下的图纸和烫样都偷偷烧掉了。“样式雷”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

1979年,天津大学建筑系师生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了浩繁的清代档案文献,在此基础上于1982年,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合作,将国家图书馆所藏最混乱的样式雷有关陵寝工程的家藏图档5000余件清理并通过扫描、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将样式雷图档按件分类系统整理,彻底改变了这一国宝几十年来混乱无序、难以利用的局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内廷档案中的有关画样也已在着手整理。200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综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2002年,样式雷图档出版被列为国务院古籍整理的重点资助对象。2003年我国公布的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中,有一项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申报的“清代样式雷图档”,“样式雷”开始重新进入世人的视线中。

中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整体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我国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中,有1/5是样式雷世家创作的,如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样式雷图档,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全面成就,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稀世珍宝,它反映了清代,实际也是上承明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国优秀的建筑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建筑世家文化中,“样式雷”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有实物、也有图档,还有建筑原型。日本人对于雷家的建筑特别推崇。现在日本的很多建筑都还保留“样式雷”作品的理念。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