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处于物质极度短缺的状态,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是不需要创新供给的,“那时候商品短缺,不管你生产什么东西,一定是不愁销路的,只要勤奋、有胆量、能吃苦,做什么都赚钱。”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快速攀升,截止到2011年,这一指标已增长到9.5%,而根据一份名为《2015亚洲》的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例将达到近五分之一,届时,中国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可是,中国还能保持过去30年的增长速度吗?2013年3月5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后一次以总理的身份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实际上,最近两年很多精英人士表示了对中国经济的极度担忧。2013年7月,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中国碰壁”(Hitting China's Wall)的署名文章,表明了自己对中国经济现状的担忧,这是自2011年夏末日博士鲁比尼在中国之行预测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后,又一位经济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明确表示自身态度。而与鲁比尼看法的不同在于,保罗·克鲁格曼不但把中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核心定义为过度投资,还提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刘易斯拐点后将遭遇投资收益骤减的情况,并得出结论:无论政府做什么,投资都将大幅下滑。这需要大幅增加消费支出取代投资的地位,但廉价信贷和资金沉淀于国企限制了消费的增速,未来中国将难以避免严重的经济滑坡。
更为凑巧的是,2013年8月,有着“超人”美誉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公司和记黄埔发布公告,拟以32.6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位于广州的西城都荟项目。此前,其出售百佳超市曾被炒得沸沸扬扬,虽然最终李嘉诚放弃出售百佳超市,但其甩卖中国地区资产却已成了不争的事实。2013年中旬,由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各持50%权益的东方汇经中心以89.5亿港元成交,面对如此大额的抛售,业界猜测其正在“撤资中国,移情海外”,这一猜测虽被李嘉诚澄清,但其澄清后又爆出2014年将分拆屈臣氏集团上市计划,摩根大通估算,此计划公开招股的规模将达775亿港元之巨,超过了2013年李嘉诚所有涉及内地和香港的抛售总额。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石在其微博上评论,“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