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同样出现了问题。自200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一直处在泡沫是否即将破裂的争论中:以经济学家为主的观点认为,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不久前,来自摩根士丹利、渣打银行、瑞信、美银美林等华尔街大牌投行的经济学家再次针对中国的房地产经济风险提出了许多警告和分析;而以房地产开发商和中国政府为主的观点认为,中国房地产并不存在泡沫或泡沫远未到破裂的程度。2013年12月17日,北京市华远地产(60074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再次重申,中国房地产业没有泡沫,此前,作为房地产的死多头,任志强战胜了一波又一波唱衰房地产的领军人物;此外,还有一派观点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是一个伪概念,这是因为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真实名字应该叫“变相税收”或者“房地产垄断价格”。虽然争论不断,但是投资过度集中在房地产上确实会造成巨大的风险。2013年年中,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表示,中国经济要调整结构,就必须要去“房地产化”。
而在制造业上,中国的现状也不乐观,由于大量资金仅仅沉淀在国有企业中重复进行扩张与生产,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已经到短期内难以消化的程度。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制造业的供给过量,超出需求太多;二是全球固有需求萎缩,需要创新型供给来刺激。瑞克·凯西(Rick Kash)和戴维·卡尔霍恩(David Calhoun)在其著作《赢的力量》中忧虑地描述道:“世界上绝大多数制造商都无法再依靠需求生存了,这种现象在历史上还是头一回。于是,几乎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当中,需求都戏剧化地开始停滞甚至下降。”对此,中国政府已经有着清醒的认识,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公告中明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
到此,我们基本可以看出,要想解开束缚经济发展的绳索,必然要走市场化创新道路,可问题是,改革创新朝何处去呢?欧美等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服务业去!
从制造到服务之路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拟定的思路,未来中国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而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的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对此目标,经济学家智强颇有微词。在他看来,首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提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有些本末倒置。他认为,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行业,如今4年过去了,战略新兴行业中优秀的企业屈指可数,不但没有发展,反而把很多原本优秀的企业做坏了,像无锡尚德、金风科技(002202,股吧)、振华重工(600320,股吧)等,这其中的症结不在于国家培育还是市场发展,而是没有适合的市场环境和足够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指金融、理财、法律、医疗、环保等行业)来支撑和分散其发展的压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