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中国官方认为这些反应略微过激。2013年下半年以来,以习近平和李克强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在多个渠道发表了自己对中国经济向好的信心。在2013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点出了其破题中国经济发展困局的思路核心,他说:要勇于变革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长期以来,各国各地区在保持稳定、促进发展方面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对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要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力度,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要稳步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为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紧接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9月于大连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2013年夏季达沃斯上说,中国的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我们的重大课题,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通过优化结构,我们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而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刺激消费,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巨大的需求与动力。
针对与会的中外企业家,李克强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在发展中的确还存在着不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但改革依然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潜力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差距形成的,也可以说,差距就是潜力。我们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会激发市场巨大的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
言犹在耳,2013年10月底,李克强又对新的经济数据提出了他的判断,经济增长从二季度的7.5%提高到了三季度的7.8%,经济出现回升。9月CPI同比上涨3.1%,但在3.5%左右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三季度的工业用电量增长了9.8%,铁路货运量也增长了7.3%,这与经济增长是匹配的。他用“骑自行车”比喻现行政策:“你要是停着不动,没准儿就会摔下来,所以还要动,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2013年11月21日,李克强在主持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时再次强调,“中国经济下半年以来企稳并改善,我们对中国完成今年主要经济目标充满信心。”“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这样密集的表态使各大机构对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改革信心高涨。2013年11月21日,高盛在其最新报告中上调中国2014年GDP增长预期至7.8%,而之前预测为7.6%。华安证券的相关人员更是告诉笔者:“QFII席位正在通过大宗交易对蓝筹股进行吸筹操作,一轮新的大牛市呼之欲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