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他在报告中还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当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践都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艰辛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条道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探索的基础上,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坚持和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探索出中国自己的、符合自身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同时也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但总的来讲,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的成果,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理论渊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到党的十二大时,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概括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和方向,表明我们党已经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谈话,深刻回答了多年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精神,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为在各个领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新世纪深化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明确了发展战略步骤。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了进一步阐述和更加完整、准确、科学的概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