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指引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理论自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制度问题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我们必须树立这一制度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不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崭新概念,是由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2012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重申了这一概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作了明确阐述。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报告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既能有效地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促进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在宪法框架下,以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城乡地区实现居民直接行使相关政治权利及所在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属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范畴,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有利于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这一整套基本政治制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充分尊重并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