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治理效能和道德提升相互促进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治理效能和道德提升相互促进

中央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指出,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针对道德问题,核心价值观如果不能对症下药,那么它就没有说服力

一个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作为其反映的价值观念体系,必须回应全社会的利益关切。特别是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对于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沦丧、信任缺失的现象,如果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对症下药,那么它就没有说服力,缺乏生命力。核心价值观一旦成为人们自觉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就可以潜移默化;成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就可以无所不至;对准人们思想的共鸣点、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就有了生生不息的地气;增强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有了生动活泼的灵气。

贯穿个人、家庭、社会的基本价值冲突,就是“公”与“私”的矛盾,提炼“核心价值观”不能不涉及这个问题。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损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们要提升常人,提倡善人,学习贤人,向往圣人;也要教育小人,揭露痞人,改造坏人,惩治罪人。鉴于日常的、多数的是常人,要做的“常事”,就是勤勉做事,平实做人;要说的“常理”—让大家奉行的价值观,就是把崇高的信仰和每个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对接起来。

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过程中,面临如何提升人们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水平的实际问题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要使市场在社会生活中也起决定性作用。我们搞市场经济,绝不是也要搞“市场社会”。必须正视,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经济人”追求利润,就有可能导致金钱至上。我们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就必须面对在资本营利和个人谋利这两个“起点”被启动、激活后,人们如何提高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水平的实际问题。诚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所言,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我们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伦理”,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形成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不在这个方面对症下药。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