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改革应当注意十大问题(3)

韩庆祥:改革应当注意十大问题(3)

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

我国的改革是由中央发动、组织的,它既涉及到党和国家层面,也涉及到地方政府部门层面。在改革中,既要树立中央的威信和权威,从而有效实施中央对改革的强有力领导、组织和推动,又要推进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对此,习总书记特别加以强调。

现在的问题是,在改革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保护其既得利益或部门利益,往往是口头上说要与中央倡导的改革保持一致,实际上却极力保护其部门利益,没有全国一盘棋观念。这种改革,往往是一些政府部门高举改革的旗帜,但在行动上却迟迟不动,甚至有时借改革之名行固守固化其部门利益之实,这无疑会败坏改革的名声,拉改革的倒车。对此,我们要倍加警惕。

改革中“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突破实际上设定有边界,即市场只限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在一切方面都起决定性作用。

然而,在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论断的理解中,一些人认为,市场力量应在各个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实际上就是让市场力量没有边界,可以越“资源配置”的位。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市场只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这既是为了增强市场活力,也是为了让政府在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这里,政府力量不会因市场力量的增大而削弱,反而会在该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地方更加增强。

改革中的“政治宣传”与“学理支撑”

中央作出改革部署之后,就需要动员、组织和推动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媒体报道、专家解读等途径做好政治宣传工作,既使人民群众了解改革精神,又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改革。这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如果仅仅满足于政治宣传而使改革缺乏学理支撑,仅仅让专家学者解读改革精神而不积极吸收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宣传就可能仅仅成为一种宣传。不仅不能奏动员和推动之效,还会导致一些专家学者对改革缺乏共识。由此,在对改革的政治宣传中,我们既要为其提供科学的学理支撑,又要积极吸收专家学者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还要善于把政治宣传话语转化成为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以建构起被政治家、专家学者和大众都认同接受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