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改革应当注意十大问题(4)

韩庆祥:改革应当注意十大问题(4)

改革中的“现代思维”与“陈旧思维”

在改革中需要确立现代新思维,即一种适应时代潮流与社会实践发展趋势的现代新思维。比如注重平等对话、协商民主、包容共识、合作共赢等。

然而,在我国改革进程中,一些人往往用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搞改革:或用陈旧落后的方法处理以陈旧思维搞改革而造成的问题,或用简单的方法处理改革中复杂的问题。如过度强调行政管制的力量而忽视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和思想力量,不注重平等对话、协商民主、包容共识、合作共赢等。这样的改革不仅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会使改革本身出现问题。

改革中的“物象世界”与“观念世界”

改革在表面上直接改变的是物象世界,从深层上则是要改善人的观念世界。如果人的观念世界没有在改革中得以改善,物象世界的改变就是不彻底的。不改变错误的思想,就永远改变不了不尽人意的物象。比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直接来看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层上却是要消除“官本位”的思想观念;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从表层上看,应改变的是不好的文化产品、文化现象,从深层上看,却是要丰富和增强人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我国改革进程中,人们往往把改革停留在物象世界层面,多注重解决物象世界的问题,而不注重解决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不触及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实际上,在改革进程中,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人们的精神世界、思想观念得不到真正完善,物象世界最终是难以彻底改变的;只触动物象世界而不触及观念世界的改革,往往是不彻底的,甚至会恶性循环,用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解决因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而产生的改革问题。这样的改革往往会事倍功半。因此,改革,既要解决物象层面的问题,也要解决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的转变问题,既要注重物的力量,也要注重思想的力量。

改革中的“特殊”与“普遍”

过去,我们较注重按照从普遍到特殊的路向来谈论改革。因为中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要坚持,然而只有与我国特殊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要实现好这种结合,就必须通过改革开辟一条新路。这种改革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中国特色:它立足于我国特殊国情,体现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注重考虑每个地方的特殊实际,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今天,我们还应当注重从特殊到普遍的路向来谈论改革。这不仅体现在我们在改革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注重思考研究中国改革的世界意义或普遍意义,研究改革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不注重中国改革的特殊性是空谈改革,这种改革是漂浮无根的;不注重中国改革的普遍性是缺乏自信,这种改革会缺乏世界影响力。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