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3)

试析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3)

五、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早在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预备会上,邓小平就提出了要“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一共同富裕思想得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肯定和强调。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初步目标是到20世纪末,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全国人民物质生活到达小康水平。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时,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结果归结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的原则。”邓小平反复强调: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180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标志所在。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也是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最终标准。1985年3月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同年8月,他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又表示:“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1986年9月,他在接见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的采访时,再次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靠社会主义的制度保证,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他在1990年4月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图书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