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与春节

朱启钤与春节

核心提示:大年初一,古人称为“元旦”,又称“三元”或“三朝”,都因为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年、季、月都从正月初一这天为起始。一元复苏,万物更新,既有收获的喜悦,更有对未来的企盼,故而过年成了中国人最盛大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而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才是近100年的事,创造“春节”这一称谓的正是开阳人朱启钤。

大年初一,古人称为“元旦”,又称“三元”或“三朝”,都因为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年、季、月都从正月初一这天为起始。一元复苏,万物更新,既有收获的喜悦,更有对未来的企盼,故而过年成了中国人最盛大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而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才是近100年的事,创造“春节”这一称谓的正是开阳人朱启钤。

朱启钤(1872—1964年)贵州紫江两流泉(今开阳县双流镇)人,字桂辛,号蠖园。举人出身,历任道员、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1904年(光绪三十年)任北京外城警察总厅厅丞,内城警察部监,东三省蒙古事务督办,津浦铁路督办等。1912年至1915年,连任袁世凯政府的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未到任)。

那么,这位民国要员与春节有什么关系呢?这还得从历史的变迁说起。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彻底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目的是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黄帝纪元”是一种以传说中黄帝诞生年为元年的纪年法,现在台湾地区仍在实行这种纪年法。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主张废除农历的大年。《历书令》刚颁发不久,时局发生变化,孙中山让出最高权力,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之初,还表示遵循孙中山的一切政令,包括继续推行新历。于是,在国内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以耶稣诞生年为元年,亦称公历,作为公共行政、执法、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的农历体系,人们按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袁世凯终究是有野心的,“遵循孙中山的一切政令”,是暂时的,是为了掩人耳目,另搞一套是必然的。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朱启钤的肩上。

1914年1月,担任民国政府(亦称北京政府)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在致袁大总统的《定四季节假呈》中写道:

“窃自新邦肇造,阳历纪元,所以利国际之交,通定会计之年度,垂为令甲昭示来兹。但乘时布令当循世界之大同,而通俗宜民应从社会之习惯。故日本维新以来,改正历法推行,以渐民间风俗所关,悉属因仍未改春秋佳日,举国嬉嬉,或修祓禊,或隆报飨岁,时景物尤见唐风,良以征引故事,点缀承平。不但资生计之节宣,且助精神之活泼。我国旧俗,每于四时令节,游观祈献,比户同风,固作息之常情,亦张弛之至道。本部征采风俗,衡度民时,以为对于此类习惯,警察官吏未便加以干涉。即应明白规定,俾有率循。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本部为顺从民意起见,是否有当理合,呈请大总统鉴核施行。(引自《紫江朱氏家承·蠖园文存》)。

袁世凯在接此呈文后,只批准“元旦为春节”,于是,传统农历新年岁首第一天正式易名为“春节”,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朱启钤在拟定“春节”这一件事情上,不难看出其用心之良苦,一边是孙中山已颁布的《历书令》,要将国人的新年全盘西化,一边是袁世凯的完全复古,为他做洪宪皇帝作铺垫,一个是在野的,一个是执政的,作为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并没有一边倒,他经过认真思考,并结合自己1907做东三省蒙古事务督办时,在日本的实地考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之所以“举国嬉嬉,或修祓禊,或隆报飨岁,时景物尤具唐风”,举国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原因就是“未改春秋佳日”,况且“固作息之常情,亦张弛之至道”,警察官吏都不能加以干涉。言之凿凿,入情入理。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