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走出“文化+健康养老”新路子

宜兴:走出“文化+健康养老”新路子

摘要: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思路,宜兴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方法步骤积极推行养老服务公建民营模式。

为充分发挥开封市文化资源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开封健康养老的品质和水准,我市制定了《开封“文化+健康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立足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功能齐全、带动作用强的“文化+健康养老”产业链,引进和开发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文化+健康养老”产业项目,使“文化+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保障民生,为建设“四个开封”、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基础上,让老年人在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同时,享受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怎样打造“文化+健康养老”产业链?9月8日,“文化创新在开封·文化创新全国行”开封日报大型采访活动采访组来到太湖岸边的宜兴,探究学习当地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宜兴,这座苏南陶都,立足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创新开拓、大胆尝试,将文化融于养老之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健康养老”新路子。

居家养老

让养老更省心

“缤纷夕阳,霞蔚满天,分外壮丽绚烂;人到老年,阅尽沧桑,最是恬淡浩瀚。我们的老人曾经辛勤地建设国家,曾经无私地奉献社会,曾经慈爱地哺育我们。何处安放他们如夕阳般的晚年,透视着社会的和谐,展示着人间的善美。”这是宜城街道宣传册上的一句话,诠释了宜兴尊老、爱老、助老的文化传统。通过实地探访,记者切身体会到宜兴尊老、爱老、助老的真谛。

9月8日,“文化创新在开封·文化创新全国行”开封日报大型采访活动异地采访组来到位于宜兴东虹东路的宜城街道乐龄配餐服务中心。记者到时已近中午,干净整洁的配餐服务中心已有老人在用餐,还有一些老人在配餐服务台排队领餐。

“我们这里的饭菜是专门为老年人定制的,平均每天到我们这里用餐的有几十人。”配餐中心工作人员郭佳惠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用餐需求,配餐中心提前一周便搜集老年人的用餐信息,根据人数、餐次、口味等进行合理配餐。

记者看到,在配餐服务台,荤菜、素菜各有几样,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搭配,而且价格也不高。配餐服务中心挂在墙上的价目表显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餐为7元,7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餐为6元,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特困老人每餐为5元。

“我们社区服务项目很多,除了用餐,还可以午休、听书。我最喜欢听陈师傅说书,很过瘾。”宜城街道城南社区的王法俊老人一脸愉悦地说。

诚如王法俊老人所言,宜城街道服务老年人是全方位的。据悉,早在2011年,宜城街道便投资新建了乐龄居家养老日托中心,以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为宗旨,全力推进居家养老。该日托中心设有棋牌室、茶室、演练室和信息服务中心等20多个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功能馆室,开展多种形式为老人服务,完善了上门服务、日托服务、信息服务、加盟服务、慈善服务等多个服务体系,并创新了普惠服务模式,在政策保障、服务设施、柔性服务上惠及足不出户、行动不便的老人。

在街道层面上,日托中心建有一套完整的包含养老对象电子化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及义工组织服务对接派单管理、养老呼叫救助服务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为老年人提供统一的服务热线及可选择的、有一键通功能的智能通讯终端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支援、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确保20分钟步行服务圈。

在社区层面上,围绕日托中心,各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并根据自身条件采取新、改、扩建及收回出租房等办法,尽可能增加服务空间与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社区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在小区、楼道层面上,养老服务站延伸出养老服务点。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小区、楼道中自由组合,在热心好客的居民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点以群聚、互动、自由为特点,居家气息浓厚,活动形式灵活方便,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服务平台。

宜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从街道到楼道实现了全覆盖,真正做到居家养老服务惠及每一位老人。而为缓解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紧缺问题,日托中心推行冠名和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共吸引数十家银行及公益基金组织参与其中,融资数百万元。

宜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只是宜兴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宜兴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宜兴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与志愿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于2012年实现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农村40%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目标,其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在江苏省进行了推广。

医养结合 让养老更舒心

6点多,蒋迪芬和老伴陈伯华洗漱完毕后便在房里闲聊。房外,飘来饭香。不一会儿,一位中年人端着餐盘走了进来,笑呵呵地打过招呼后,手脚麻利地在床上架起小桌、摆好餐盘,然后托着陈伯华的腰背,细心地扶他坐好,照顾他的饮食。这样的场景,每天要上演三四次,但这位中年人并非两位老人的亲属、子女,而是宜兴苏欣护理院的护工。

74岁的蒋迪芬和年长她一岁的陈伯华,入住宜兴苏欣护理院已有半年。说起老伴刚住进来时的状态,蒋迪芬仍心有余悸。两次脑梗塞让陈伯华住进南京的医院接受治疗。出院时,陈伯华只能卧床,身体状况很不好。听说宜兴有医养结合护理院,抱着试试的心态,两位老人住进了宜兴苏欣护理院。根据陈伯华的身体状况,护理院的医生为他制定了治疗方案:电疗配合每天专业按摩。半年下来,陈伯华能在护工的帮助下起身坐一会儿,精神状态也好不少。

陈伯华吃完早饭后,医生护士便过来给陈伯华量血压,并问他的身体情况。“每天医生都来查房,有点小毛病啥的,都能就近看病。”蒋迪芬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床边的按铃。

和蒋迪芬夫妇一样,自2015年3月至今,已先后有130多位老年人入住了宜兴苏欣护理院。他们多数是“三高”老人,即高龄老人居多,8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80%;高危老人居多,大多患有老年性疾病,需用药和康复治疗;需高级别护理老人居多,大多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通过护理院实行的“养老院+医院”这一新型医养结合模式,老人们能接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2012年,宜兴开始尝试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基础医疗在宜兴28家养老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10家养老机构内设有医务室,配备医生和常规药品,拥有基础性医疗功能,其余养老机构均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定期为老人巡诊,确保入住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至于价格,宜兴多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行价格公示,收费比周边同等级城市要低一些。以宜兴苏欣护理院为例,按照护理等级、房型、护理档次等不同标准设置价格,每人每月花费在2500元至4000元。今年71岁的李玲玲给自己算了笔账,如果在家请护工、保姆,加上餐费等,一个月的花销有四五千元,并不比自己现在住在养老机构便宜。截至目前,宜兴有3500多位老年人享受到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服务。

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方面,宜兴的做法值得借鉴。位于宜兴环科园兴业路的护理院,一楼的设置与医院别无二致,前台两位护士值班,走廊两边依次是内科、外科、化验室、药房、康复科等门诊。“入住老人每天能享受到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护士们每天会查看病人情况,并根据医生开出的医嘱,针对老人不同情况开展服务。”护理院负责人曹林祥说,护理院用地原为一家医药公司厂房,处于半闲置状态,在民政、卫生等部门支持下,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护理院,很好地盘活了闲置资产。

当前,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多相互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不能养老。因此,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往返于医院和养老院,不仅麻烦颇多,而且耽误治疗、增加家属负担。而宜兴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解决了当地老年人来回奔波求医、养老的医养难题。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