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农村家庭本科生就业最难”背后的反思(4)

【案例】“农村家庭本科生就业最难”背后的反思(4)

农村是农村孩子的天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大学教育除了教会农村孩子适应城里生活、学会生存技能以外,还要教会农村孩子开发农村资源的能力。如果农村孩子在大城市里面容不下,那就要保证他们能回得到农村,并且能够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在农村开辟一片天地,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同时,社会舆论要引到广大农村学生的家长转变观念,不要以为大学毕业回到农村就是不成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孩子们踏实的在农村实现自己的梦想。国家层面应该出台具体的、广覆盖的鼓励农村孩子回乡就业的举措,要让他们回家后有第一笔创业的资金,这样才能根本上稳定回乡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农村大学生“失业率高”,我们都感到痛惜,因为一个农村大学生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全部投资,而失业就意味着投资回报为“零”,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产”。所以,国家、教育机构以及社会企业都要想办法,共同努力,减少如此“悲痛”。

【启示与思考】

应该说“社会蓝皮书”的调查具有权威性,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从本质上说,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智商情商财商都并不比城市出生的大学生差,而且都是通过高考平等招进大学的,而一出社会就业情形就大相庭径,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不难想象,城市本科毕业生就业要比农村本科毕业生容易无非是凭借父辈家庭的经济后盾、人脉资源的优势打通就业之门。有的甚至在儿女就业时亲自上阵,以金钱权利人情关系网助子女应聘竞争成功。  

农村本科生就业最难至少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当今就业竞聘中熟人社会办事加剧,“拼爹”现象的裹夹因素增大;二是用人单位的选材唯家庭出身论势利倾向或徇私舞弊现象增多。用人“拼爹”不“拼学”是一种极不公平的现象,今后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要设置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平台,让每一名毕业生都有公平的机会。这种现象只是一张社会舆情试纸,检测出社会不公现象,全社会都要来改变这一用人倾向。

另外,从报告的数据中,我们也不能忽视的一个信息是,同一区位的对比,城市出身的重点院校本科生就业,同农村出身的重点院校本科生相比,几乎相差无几。也就是5.2%。看来,城乡出身导致的资源占有差距,对本科生就业有影响,但绝非决定性因素。笔者看来,决定性因素还在当事人本身。  

同为本科生,对农村学生而言,重点本科同普通本科其实相差很大。农村教育资源本就匮乏,尤其是师资能力普遍不高,能考上重点本科,光靠农村学生特有的刻苦学习还不够,关键还要天资好,要有极强的自立钻研能力,这样的学生才能克服环境的劣势考上重点本科。而考上普通院校的农村孩子,很多一直在较为一般的初高中读书,很多都有复读经历,这些学生无论是在基础扎实性,还是天资悟性上,同考上重点院校的农村本科生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  

所以说,能考上重点院校的农村本科生同同一层面的城市娃相比,天资能力上差距不大,所以就业率也相差不大。而同为普通院校本科生的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要么前者数量远大于后者,要么前者天资能力远逊后者,这才导致二者就业率上的大相径庭。  

如此看来,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农村本科生就业差,我们不否认不公平因素存在,但既然不公平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既然同为农村孩子的重点本科生能通过天资能力扭转对城市娃的劣势,我们何不从自身找原因呢?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在目前未必如意的现实面前,唯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因素,才能争取一个好的结果。与其抱怨生活的残酷,感慨就业的“亚历山大”,不如把失意看淡一点,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同时,广大农村学生的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不要以为大学毕业回到农村就是不成器,农村孩子回到农村并且能够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在农村开辟一片天地,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让大多数年轻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是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最渴求的愿望。如何让年轻人理想变得丰满,让未来变得可期,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求解。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