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拉利贝拉岩石教堂(2)

世界文化遗产--拉利贝拉岩石教堂(2)

在这些山岩教堂中,最大的教堂叫“梅德哈尼阿莱姆”,意为救世主教堂,这座教堂由一块长33米、宽23.7米、高11.5米的红岩凿成,面积搭782平方米。它拥有5个中殿和一个长方形的廊柱大厅,28根石柱,仔细琢磨后雕上了几何图案。屋顶为何克苏姆式尖顶,窗棂也缕雕成阿克苏姆的石碑式棂格。啊克苏姆文化的元素在这里得到了保持。

有“非洲奇迹”之称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有“非洲奇迹”之称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拉利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 支撑。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个有五个中殿的教堂。根据基督教的惯例,有三个分别面向东、北和南的门通向教堂内部。这是按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基督教堂修建的。呈东西向,隔成八间,28根支撑半圆形拱顶的支柱成行排列其间。

圣玛丽亚教堂比耶稣基督教堂的面积小些,高度为9米。墙上的窗户为阿克苏姆风格,里面有三个中殿,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代表几何图案(希腊十安、万字饰、星形和圆花饰)和动物(鸽子、凤凰、孔雀、瘤牛、大象和骆驼)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但大多均已损坏。主门之上是一个描绘两个骑手杀死一条龙的浅浮雕,由于埃塞俄比亚的圣所中很少有动画雕刻,所以这幅雕塑属珍品之列。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绘画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国王(1434~1465)统治时期。

独石教堂矗立在7~12米深的井状通道的中央,是在由深沟将高原的其他部分与之分离出来的岩石上直接雕刻出来的。雕刻自顶部(穹顶、天花板、拱门和上层窗户)始,一直延续到底部(地板、门和基石)。为了使夏季影响这一地区的滂沱大雨能通畅地排掉,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空间平面呈轻度倾斜状。建筑物的突出部分,如屋顶、檐沟、飞檐、过梁和窗台的突出程度视雨水的主要方向而定。

教堂完全凿建在山体岩石内,工程异常艰难

教堂完全凿建在山体岩石内,工程异常艰难

精雕细琢的建筑过程

由于教堂完全凿建在山体岩石内,工程异常艰难。首先要在山坡上寻找合适的完整的没有裂缝的巨型岩石,除去表层浮土和软岩,然后把四周凿出12米~15米深的沟槽,使其与整个山体完全脱离。尔后在巨岩石内预留墙体、屋顶、祭坛、廊柱、门和窗,再极其艰难而小心地将岩石内不要的石块一点一点凿掉,形成空间,接着,在石壁上精雕细镂,最后成为一座具有特殊质感和观感的教堂。

开凿工程显然分几个阶段进行,这样,建筑师、工人和手工艺人可平视工作,不用树脚手架。一些人负责开凿独石,将它与周围岩石分离,别外一些人则负责制作成型。碎石是通过开口(如窗户和门)搬运的,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用镐和杠杆挖掘,用小斧和凿子进行细部加工。

正在做虔诚的祈祷的人们

正在做虔诚的祈祷的人们

大型的宗教祭典活动

每当到了“德姆卡多”这一天,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周围的岩壁上,就会挤满成千上万听祭司说教的人群。因为这一天是基督教洗礼之日的祭典。凡是参加“德姆卡多”祭典的少年们,都必须盛装打扮地来加。在少女们的低声祈祝中,他们双手捧着神具,跟随着大人进入设在广场上的小木屋里。人们还夜宿于此,做虔诚的祈祷。每当教堂的晨钟在黎明时分响起时,修道士们就开始对巡礼者说教。由祭司将祝圣过的圣水分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随后的祭祀活动上,一个称为“达玻多”的十诫木板从教堂里面运出,象征着摩西从耶稣那儿得到了十诫。在木板的中央,还有一幅圣徒降服巨龙的图画。最后,这个十诫木板要被安置在广场上搭建的小木屋里。“德姆卡多”祭典一共要连续举行三天,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最大的宗教性活动。

责任编辑:牛亚莉,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