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析法律保障是粮食安全第一要义

权威解析法律保障是粮食安全第一要义

2014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粮食安全”被前所未有地放在首要地位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更加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

长期以来,中国实施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不会端在别人的手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一直非常重要。从宏观的角度讲,应该说整个世界都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从未来粮食状况看,农业资源整体处于恶化状况,具体到中国,环境压力和农业压力也是有增无减。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李国祥认为,这20字方针是今后粮食安全的新战略。

一号文件提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此,李国祥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这意味着不仅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且质量也不能下降,要确保这些耕地是可耕种的农田,约束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随着各地大力推进城镇化,个别地方将基本农田划为工业园区,为了达到18亿亩耕地红线,将不能耕种的盐碱地置换出来。李国祥认为,这对粮食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如果失去了最基本的耕地数量,保障粮食安全也就失去了根基。”李国祥说,目前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承受着巨大压力。

2013年12月30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公布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耕地总量为20.31亿亩。

据官方统计,中国每年因为城镇化、工业化占用600万亩耕地。在“人增地减粮紧”的状况下,如何来保证粮食的安全?

李国祥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最核心的是,要把粮食生产资源保护住,即耕地资源和水资源。

此外,还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们国家产粮主体主要是分散的小农户,因此需要通过补贴机制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粮价始终保持在目标价格范围内,不至于为提高农民收入而造成价格扭曲。”李国祥说。

第三个关键点在于,对于关键的薄弱环节要加强攻关,要找到加快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也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用最严格的制度保证质量并重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今年粮食产量新增千亿斤,粮食产量达到了1.2万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丰”,但我们仍然要用最严格的手段和制度来保护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划定基本农田,确保耕地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耕地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不断提高。李国祥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