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析法律保障是粮食安全第一要义(2)

权威解析法律保障是粮食安全第一要义(2)

在保护18亿亩耕地的同时,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不合理发展方式威胁农业可持续性生产能力,比如,水利设施失修、地下水开采过度、化肥使用过量、污染物进入农业用地等各种问题日趋严重。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这意味着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数量、质量双安全,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信任危机。

“一直以来,国内农业生产面临化肥农药等各种污染,不仅危及粮食质量安全,也对水资源和土壤等造成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意味着中国对粮食的要求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让百姓能够“吃好”,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郑风田说,这就意味着,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倡导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前提下,粮食安全需要做到数量和质量并重。

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这是中央一号文件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的具体要求。

对此,李国祥表示,由于食品安全标准是分段管理,现在强调属地管理,可以避免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真正落实和执行食品安全监管。

一号文件还强调了食品安全的责任,把食品安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李国祥认为,从法律的层面来讲,通过相关法律比如农业法来明确政府责任,将主销区责任明确出来,是粮食安全重要保障。

郑风田的看法是,由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很多新内容,从长远与可持续发展来看,现在需要做的是完善食品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法律的保障是粮食安全的第一要义。

“此外,食物生产的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二者又有矛盾之处,依靠化肥、农药、生长剂等技术可以获得产量的迅猛增加,但却会带来更严重的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追求数量与质量的平衡,让消费者既能够满足数量上的安全,也能够满足质量上的安全,应该是未来政策的着重点。”郑风田说。(本报记者廉颖婷)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