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非新词。但中央纪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来,它“远没有落实到位”。“我们经常听到某个行政首长因为重大安全事故被追究责任,但很少听说有哪个地方的党委书记或者纪委书记,因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而被追究责任的。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李雪勤说。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在此背景下,公报提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格外有针对性。
“2013年底,中共中央公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让反腐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现在,反腐又有了责任状。”李成言告诉记者,“腐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党委领导‘自己不腐’已经不够,‘忽视’、‘纵容’下属腐败者,也必须受到警醒。”
在竹立家看来,此举还有望终结用人腐败。“腐败之根在于用人制度,党委主要领导若在选人、用人上把关不严,纵容‘蛀虫’,就可能被一并问责;而纪委若不主动、明确、真实地提出检查考核意见,也可能失察渎职——党委、纪委都在反腐上‘动真格’,干部选任就上了‘双保险’。”
体制机制创新让反腐不是“一阵风”
纵观公报全文,强调党委主要领导是反腐“第一责任人”,只是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其中一环。
2013年,反腐之势雷霆万钧:18.2万名官员被党纪政纪处分,逾3万名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超2.1万名领导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被问责,让公众对2014年的反腐败斗争充满期待。但也有一部分心存侥幸的官员猜测:“如此高压态势的反腐,会不会只是‘一阵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