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官员家中被盗55万现金”之思考(3)

【案例】“官员家中被盗55万现金”之思考(3)

官员家中被盗 “不便透漏信息”是掩盖

此次盗窃案件中对于张某和金某的工作单位,警方表示不便透漏信息。警方透漏信息是怕损害了金某和张某的隐私权、名誉权?还是警方怕一旦透漏信息,还会有更多的盗贼光顾这位官员家的卧室衣柜?如果这样的话,有个几千万也是藏不住的。对于这位官员,将如此大金额的钱财藏在卧室的衣柜中,而不存入银行,这样的行为真是匪夷所思。

“官员家中失窃”事件不得不让笔者想到2013年原吉林省常务副省长田学仁家中失窃事件,当时被窃贼偷走的钱财竟然高达千万元。到了这个时候,这位高风亮节的副省长才露出了马脚,引起了纪检部门的注意,梁上君子成了“反贪英雄”,这种黑色幽默这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次上下属的盗窃案件,警方表示“不便透漏”金某和张某的具体信息,是不是有点欲盖弥彰?他们是不是怕了我们勤劳的民众拿着铁钎越挖越深,到最后这位官员不仅钱被偷了还和“窃贼”都成了牺牲品。

进一步来讲,单纯的要求警察去透漏相关的信息、单纯的依靠民众拿着铁钎去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是盲目的,只有把官员的财产状况公之于众,曝晒在阳光下,再与其应有的合法收入进行比较,对于田学仁的上千万钱财和这位“金姓”领导藏在卧室衣柜中的55万元就显而易见了,这样我们的这位金姓领导就不用“用心良苦”的将55万元藏在卧室的衣柜中,而是直接的存到了银行,这样我们的警察同志对于“不便透漏的信息”就没有了那么的为难。

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不便透漏信息”越来越少,让民众知道的更多。这不是简单的“过家家”,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去做,官员财产公示是这些官员的软肋,对于走过场的,需要政府的责任问责,绝对不允许“他们”蒙混过关,对于有问题的“他们”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而不是简单的“不便透漏信息”。

【启示与思考】

对这样一条官员家现金被盗的消息,不仅包括人民网在内的各大网站都予以了转载,而且跟帖的网友众多。一起官员家现金被盗案为何会引发大众强烈关注呢?

官员家发生现金被盗案,能够引发大众强烈关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失窃者与行窃者身份特殊。二者均为国家公职人员,失窃者是位领导干部,而行窃者竟然是他的下属。因工作上的原因二人关系出现裂痕,矛盾日趋激化。案发前几日二人发生口角矛盾升温,下属心理失衡,便从领导书包中偷出其家门钥匙行窃。下属以行窃方式报复领导,殊为罕见,行窃者不理智的行为堪称“奇葩”,同时二者矛盾之深可见一斑。

二是失窃者家里有如此多的现金让人感到诧异。这位下属颇为狠心,从其领导家的衣柜中偷走了高达55万元的现金。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人家里是不会存有如此多现金的。巨额现金存放在家里,远没有存放在银行卡里安全和方便;同时,现金发放工资早已成为历史,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早就是通过银行将薪金打在个人的工资卡上。作为领导干部,家里有巨额现金,极易让人产生钱的来路不正怀疑,因为腐败官员收受的贿赂往往就是现金。

三是失窃者报警的做法让人感到意外。对一些贪官来讲,家里发生现金失窃,由于钱的来路不正,为了避免暴露自己受贿的事实,往往不会不敢报警,自己吃个“哑巴亏”算了。对该起案件的行窃者来讲,也许就是以为自己领导的钱来路有问题,所以敢明目张胆偷盗,并以为对方不会报警,自己的偷窃行为不会露馅。出乎许多人意料,失窃者在发现家里有被盗迹象后,果断地报了警。官员家现金被盗却报了警,又让许多人认为,或许他因为特殊的原因家里存有大量现金,而这些钱也许是官员及家人的合法收入。

应该说,在这起官员家现金被盗案中,这位领导敢于大胆报案,处理方式是正确的。既可能挽回被盗损失,让偷盗者受到惩处,又可以从一个方面显示自身的清白。同时,警方未透露双方的具体单位也符合常规。警务人员有义务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在没有经过审判时,任何人都是犯罪的嫌疑人,而不是犯罪分子,他们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

最后想说,官员家“巨额”现金被盗,与官员是否存在腐败,是不同类型的两个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应扯在一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