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如何让父母幸福养老(3)

常回家看看——如何让父母幸福养老(3)

陈彦:江开国和江木兰这对父女的选择,可能是我个人的喜好吧,目前来说我觉得这也是可以的,成立的,也许父母在大城市住一段之后他也能够喜欢,比如我父母,当时说小住,结果就没走了,一直住下来了,一直住了四年。

主持人张宁:天哪。

陈彦:我爸爸原来再早七八年以前来北京住两个月就要走的,他受不了,北京太大,陌生,没有朋友,但是他现在四年住下来,小区里边那些老头、老太太都是他的朋友,别人家的家家户户他也都知道,他们家又生孩子了,他们家的狗狗又怎么样了,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所以他现在不提走了,说挺好的,两个闺女都在北京,也愿意在北京跟我们在一起,对他来说我们当然是最重要的了,他最后最重要的精神寄托,所以他愿意跟我们在一起,也就挺好的,所以这也是成立的。

另外一种就是,儿女为了父母回去也成立,只是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结尾而已,到底是哪种其实因人而宜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选择。

主持人张宁:这点我也赞同,我说我身边的一个例子,像小美一样,我有一个大学的同班同学,他是家庭变故,为什么说,其实戏剧艺术作品当中有时候大家会觉得矛盾性冲突会增加很多,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也不乏有人是同时摊上了一连串的事情,我的好朋友是她的婆婆,两个人刚刚结婚,还准备攒钱换大房子,可是婆婆得了癌症,一年之内家里倾家荡产,对老人很孝顺,最后治病都借款了婆婆一年还是走了,婆婆跟公公感情特别好,精神垮了,公公在外地,而且还上班,没退休,家里也不雇保姆,整个一个男人的生活垮掉了,然后这一对子女就是很矛盾,最终他们就是在今年的时候2014年了,选择把他们那套小房子卖了,毅然决然的就回到了地方,然后过着更舒服的生活,正好换了一套大房子,等于投资了,守着公公,把自己爸妈也接到省会城市,所以这是很幸福的。

但是我为什么说在养老问题上我们也不能看完剧作品之后就很极端的理解好像都是困难,其实也是因人而宜的,比如说有的父母是很新潮、很时尚的,我觉得在养老问题上,可能刚才我说的是做牺牲的还是比较悲情色彩一点的,其实有些父母是,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而且我爸跟我讲过,他说是这样的,现在我已经马上退休了,我退休之后,你看我的这帮朋友家里都有孩子的孩子了,所以我们这帮朋友圈子的半径会越来越大,就是大家不太像过去都出来喝喝吃吃的,都在家里照顾自己下一辈小孙子什么的,说如果我们70多了,那时候该你考虑养老了吧,人家都是围着自己小家庭转,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天天出去有饭局、有酒局了,而那个时候我们也不可能天天去爬山、游泳,所以你在哪、孩子在哪儿、哪儿就是家,所以到时候只是守着你了,我觉得这个可能让我更感触吧。

江小鱼:这个可能,一个是我们的晚辈跟长辈之间相互之间理解的过程,还需要社会提供让我们的晚辈跟长辈们能够把彼此梦想合为一体的环境,我觉得这是一个三方的问题,就是当比如像我们在片子中看到的这种选择,他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他回来了没有问题,我觉得甭管是老人来北京,或者是小孩回到当地,你都需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社会环境问题,就像很多,你像很多你到了北京,到了大都会,怎么让那些老人们老有所爱、老有所养,不会感到寂寞,可能靠个人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年轻人他回到他以前的地方,实际内心他也有他的寂寞,他的那种遗憾,他的很多东西,你会发现很多人还是回来了。我觉得这双方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应该有赖于我们整个社会整体的环境能够完善起来,其实这些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都不会是问题。

责任编辑:张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