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要注意到一些地方在社会发展中,存在像追求GDP一样追求社会发展的“创新”,造成社会发展泡沫化的现象。实现社会治理方式创新,领导干部还需进一步在社会发展问题上补课。
遵循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设计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当前,社会治理缺乏顶层设计,管理社会的各个部门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导致社会政策碎片化。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必须理顺政府诚信与社会诚信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政府,尤其是政府官员要带头讲诚信,政府公共价值是社会公德的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价值基础,仅仅依靠法律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取信于民,各级政府首先要认真对待民意,及时对居民的各种声音做出反馈,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关注网络议题尤为重要。
要把社会组织治理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坚决取消和防止社会组织行政化。各类志愿组织林立,缺乏内在合作,行政化趋势严重,将损害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必须改变社区建设过于重视服务设施、轻视社区价值和人际关系建设的现象,逐步把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重心转移到营造社会共同体上来。同时,充分认识到现代经济,诸如小汽车、大商场建设对社区社会共同体的影响,在便利服务圈建设和大规模商场建设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各种措施,促使开发商参与社区建设,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这一方面必须提升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政府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对于软性服务(如面对面的服务),可以交给社会组织去做,对于硬性服务(如基础设施等),可以由政府直接去做或委托市场去做,这需要在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中进一步明晰。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改革与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需要更多的治理手段和社会宏观调控手段,搭建社会政策制定平台,尤其是公众参与社会决策的平台。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