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将出现新特征(2)

城镇化发展将出现新特征(2)

 2.城镇化的速度。

有质量的速度将是未来城镇化速度的基本特征。  

城镇化的数量增长是过去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发展的核心特征。追求数量增长、以数量增长为荣,是普遍的执政心态。所谓数量增长,主要表现就是城镇统计人口增长较快、高楼大厦建设较快、支撑这种城镇发展的传统产业增长较快、城镇面积往外扩张较快。我们经常自豪地宣称,我们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国家二百年、美国一百年、日韩七八十年所要经历的城市化道路。

数量增长必不可少,但是数量增长如果没有质量作为其内涵要求,就必然带来有后遗症的增长。中国城镇化数量增长全球瞩目,但质量问题堪忧:

一是城镇统计人口增长快,但与市民一样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户籍人口比例并没有同比上升。二是大城市铺得太大,一些小城镇、农村出现凋敝。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一些大都市,污染常常超标1~3倍;单位GDP耗水量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10倍。四是生态不安全,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不断下降。一批淡水源的水体面积严重缩小,有的比三十年前缩小了将近一半。五是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恶化,多个城市长时间被雾霾笼罩。5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1%。有关方面统计,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近百万人过早死亡,近千万人患支气管炎,国家每年为此开支数百亿美元。六是城镇发展对历史文化有较大冲击,多地的历史文物被城镇化大潮所卷袭。

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是没有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出现了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倾向。一些地方干部上任伊始,就宣布一堆数量增长的宏大数字,而把带有后遗症的质量问题留给后任去解决。未来五年,对城镇化速度的调强将会弱下来,对于质量的重视将会明显加强。

3.城镇化的角度。

要从见物不见人,转变成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

过去几年中,地方看待城镇化,多半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去看的。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大造新城、大建新区、铺开摊子、大干一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12个省会城市进行调查显示,全部要建新城新区,例如沈阳要建13个新城,武汉要建11个。根据《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抽查的12个省平均每个地级市建成区面积为115平方公里,相当于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多。

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城镇人口并没有同比例增加。并且,在增加的城镇人口数量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半城镇化”人口。前面几年,城镇化发展速度每年增长1.3%以上。2012年底,城镇化率达到52.3%,但户籍人口只有35%。中国7.1亿城镇化人口中,有2.3亿农民工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展望未来,新区盲目扩张的势头将受到遏制,而人的城镇化问题将会有时间、有进度、有考核地摆上议事日程。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这就把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真正量化、变成了限期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为以实实在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4.城镇化的力度。

政府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其职能将更加清晰、集中。如果是其分内的职责,政府将责无旁贷。另一方面,市场的力量将会显著增强,在投融资等领域将会有一些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