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化发展模式与地方治理(8)

新城市化发展模式与地方治理(8)

4.将竞争机制引入大都市区治理

大都市区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不断产生对大量各类区域性公共服务的需要。供应和生产的分离是公共服务引入市场机制的理论前提。借鉴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经验,在大都市区内区域性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通过政府合同建立的合作关系,私人公司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生产的竞争。此外,非政府组织也在公共服务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种供应和生产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大都市区治理的多样化需要,并且提高了治理的效率和降低了治理的成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行政改革的深化,城市治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公共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条件也逐渐成熟,积极探索政府间协议、私人合同及非政府组织供给方式,将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生产中的作用,提升我国大都市区治理的绩效。

5.选择动态综合治理模式

大都市区治理是一个根据现实需求不断调整的动态治理过程,不可能存在一个适应各种不同治理需要的万能模式。在大都市区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经历了或者同时运用多种组织模式,其治理特点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大,出现的区域问题和公共需求也不尽相同。在大都市区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治理诸如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公共安全、发展规划等区域性公共问题,首先需要在大都市区内建立常态的区域治理制度。但是也一定要根据不同时期大都市区成长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大都市区的具体情况动态,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理模式。⑦

注释:

①王旭:《大都市区化:本世纪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美国研究》1998年第4期。

②谢守红:《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0-21页。

③黄俪:《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14页。

④王旭、罗思东:《美国新城市化时期的地方政府》,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3-34页。

⑤张京祥、刘荣增:《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及管理》,《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第5期。

⑥黄勇等:《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与管理》,《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⑦易承志:《国外大都市区治理研究的演进》,《城市问题》2010年第1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