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2)

“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2)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工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化不同步、不协调、不平衡。工业化已基本实现,而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还比较落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情况。如何解决不同步问题?笔者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的关键,应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主要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目标是要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但农业经营规模达到多大才算实现了规模化?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农业经营规模化是指每个农业生产者经营足够的农地面积,产生规模效应,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到接近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其所获得的收益不低于从事其他行业的收益,譬如从事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所获得的收益。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经营规模太小,致使每个农业生产者获得的收入远不能达到从事非农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这样就产生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同步的后果。第一,经营规模太小使农业生产和经营成本难以降低,产量难以增加,不能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致使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导致城乡收入差别越来越大,农村贫困问题难以消除。第二是经营规模太小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实现,导致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不同步。第三,由于小农经济力量单薄,加上外部效应明显,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致使乡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缓慢,城镇化进程受到阻碍。各级政府可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广阔,完全依靠政府或者大部分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不现实,大部分建设资金还必须依靠当地农村自我筹集。第四,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土地合理规划和整治,造成耕地资源大量浪费。土地分割的细小化和碎片化使得田间道路和地埂密集,不利于机械化操作,耕地面积大量损失,究竟损失了多少耕地,到目前还没有人去做过调查。但据成都市农村土地改革试点所得数据,如果土地能够集中使用,至少可以腾出10%的耕地资源。[1]

二、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的国际比较

广义上说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这里我们主要以种植业为分析对象。种植业的经营规模主要取决于耕种的土地规模。通常说我国农业生产单位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但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并无一个准确的概念,所以最好做一个国际比较。为此我们选择了17个有代表性的大国进行比较,它们分布在世界各个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有大有小,人均收入有高有低。

从表1中看到(表略),每个农业劳动者占有的耕种面积与人均收入有密切关系。9个发达国家平均是42.5公顷,4个中高收入国家是5.8公顷,4个中低收入国家是0.57公顷。发达国家平均拥有的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是中高收入国家的7.32倍,是中低收入国家的74.56倍。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数相对很少,而中低收入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数相对较多。但是,农地规模与人均耕地面积也存在正向关系。在人均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中,人均耕地面积越大,每个农业劳动者占有的耕种面积也越大,例如,加拿大和日本人均收入差不多,但由于加拿大人均耕地面积比日本大44.67倍(1.34∶0.03),前者每个农业劳动者平均占有的农地也比后者大52.16倍(130.4∶2.5)。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