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过程
每个中国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所有父母都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所有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三个共享”其实质是人民共享公共财富的效益,共享公共权力的服务,共享公共资源的使用,共享公共职位的开放,社会赏罚奖惩机制公平地运用于每一个人,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只要自身积极努力,就可以得到社会应有的回报,都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功。
中国梦之所以是人民梦,它最终着眼点要落脚到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首先要体现在保证人民更加幸福,要在生活上解决人民的民生梦,让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让人民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引擎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引擎,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只有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
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发挥引擎作用,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因此,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一方面,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梦想,没有广大人民群众为这些期盼而做出的坚实努力,就不可能有“中国梦”的实现。而实现人民群众的这些期盼,既是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实现中国梦,要始终注意让中国社会的一切发展都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始终注意让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做到共建共享、凝聚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所在。
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发挥引擎作用,要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力量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共同力量。13亿中国人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发挥引擎作用,要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旗帜在中国道路上飘扬。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面对利益多样的纷扰、格局固化的坚冰、体制机制的痼疾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中国共产党人怎样攻坚克难、平稳过渡,只有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和行动来凝聚人心,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才能整体推进、合力前行,共渡激流,共同谱写改革新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