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普遍意义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五维度解读”
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科学完整的体系。这一思想紧紧围绕“人民”,通过“服务”延伸,以“全心全意”的境界和追求,构建了“个人-集体-社会-国家-世界”的健康和谐思想体系,在思想领域、精神领域、实践领域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境界。
1.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个体。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于每个人民群众中的成员,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列宁说过,“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从根本上并不矛盾冲突,反而可以实现双赢。正如马克思所说,要“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也要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2.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集体。为人民服务思想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表现为三个原则:集体利益尊重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当两者冲突时,牺牲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双赢”的思想,既有对每个个体利益的尊重和保护,也有对个体利益影响甚至危害集体利益的约束和限制。同时,让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得益彰,相互实现,形成“水涨船高”的良好景象。
3、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社会。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生动力,就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帮助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4、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国家。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对国家的感情体现为爱国主义。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紧密相关的统一整体,爱国就要为人民服务,就要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奉献精神,就要批判、抵制那种背叛人民、脱离人民的堕落行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坚持做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保护人民群众,坚守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社稷的长治久安,不搞官僚主义,不脱离群众,不腐败、不堕落,坚持做到牢记宗旨,浩然正气,公正无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