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发展生态友好型经济的路径选择

吉林:发展生态友好型经济的路径选择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后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和落实布署。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后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和落实布署。2014年初,吉林省委在十届三次全会上也对我省按照生态省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生产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其发展特点决定了它对生态资源和环境条件的依赖,同时又对生态资源和环境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推进我省工业走生态友好型绿色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吉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一直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工业贡献率占三次产业之首,2011年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67.1%和29.9%,2012年分别为4.9%、62.9%和32.2%,由此可以看出工业经济发展为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虽然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仍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省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531.64亿元,增加18.8%,增速比全国水平高出4.9%个百分点,2012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477亿元,总量在全国名例第18位,发展增速名列第12位,居东北地区的首位;2013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工业投资增长20.7%,以上数字说明,工业发展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水平。

当然,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我省工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工业大而不强,结构不优,产能过剩,竞争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及市场受制于人,工业在一些区域行业存在发展不够充分、不平衡等等问题;从工业发展的内部结构看,轻重工业比例明显失衡,重化工业比重过高,据统计,重化工业占到71.5%,高于全国6.55个百分点;工业中原料型,初级产品加工型企业偏多,终端高附加值产品少,高耗能行业占得比重大,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电力等六大高耗能企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能源消耗却占到70%。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经验已经向我们警示,建立在以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工业发展模式不可能持久延续,到一定阶段会陷入发展困境,因此,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应该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发展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友好型发展之路。

路径之一:统筹全面发展,实现工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推进工业经济走生态友好型发展之路,就是要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在现有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保证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的条件下,进行工业生产和发展,可以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高端设备以及现代管理手段等,不断改善和优化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总体上保持一种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工业生产做到高效益,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可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充分利用和严格保护,使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既保证工业快速发展,又兼顾生态保护最优,从而实现工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路径之二:推进转型升级,在调整优化中向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自我创新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升级,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质量、环保水平、资源利用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质量和效益上有所突破,以较小的代价提高现有企业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宽发展优势,放大发展空间。目前来看,生物、光电子、新材料以及绿色精细化工是我省最具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生态友好型新兴产业,因此应该设立新兴产业引导资金及创业投资基金,加以重点扶植,在不久的将来,使之成为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

路径之三:重视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工业生态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是国家进步的根本,也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当前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传统的低成本粗放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工业发展要实现生态化、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必须完成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不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还是新兴产业以及环保产业的加快发展,都必须通过不断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来实现,并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由外延式的规模数量扩张转向注重内涵式提质增效的发展方式上,完成由吉林制造到吉林创造的转变,通过不断创新,真正建立起核心技术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优势明显,节能绿色环保的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真正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路径之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确保工业与生态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意义。因此,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好工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和环境准入标准,高标准地做好产业规划及调整政策,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做好对现有企业的节能评估检查和环境影响测评工作,坚决抵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对工业污染的源头管理、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以及对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后果的处罚惩戒等等。另一方面严把新项目准入关,特别是对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审核控制,坚决遏制低水平的项目扩张和重复建设,第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风电、水电、核电及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要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做到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真正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利用和保护相协调的生态友好型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