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十八大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为主的带领下,开创了改革创新的新局面,同时国内外始终存在着一些疑虑和质疑,说中国走的不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走的是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样的说法正确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孙来斌]:首先指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权贵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个说话抓到了中国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也许在现象派上看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根本上是错误的,严重扭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也不符合当代中国的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基本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回答了像中国这么一个大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到底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任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原则,刚才闫教授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原则,比如说坚持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在经济基础制度中的基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光芒。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由于受到文化的传统、时代的环境、生产力的状况、社会的结构、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实践的特色,我们中国民族的特色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特色。按照总书记的话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度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认识,也是我们这本书里所着力阐发的基本观点。
[闫志民]:我补充一点,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要回归到马克思本人的态度。马克思讲,他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写的序言当中讲,《共产党宣言》当中所提的科学社会主义遵循的原理现在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这个原理的具体应用,一切要以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马克思主义经过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运用会表现出一种新的形态,也就是说,它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俄国的表现不同于中国,在中国的表现又不同于德国、法国。所以很多人认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了,这样好像和原来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不完全一样,或者和列宁讲的社会主义不完全一样。特别是我们国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比较落后的国家可能就要在发展生产方面借鉴资本主义的一些东西。这样一来我们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更多的就要借鉴资本主义,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会产生刚才说的那种想法,说你这是不是搞了资本主义了,是不是不是中国特色。其实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都是坚持的,但是不是简单的坚持,是结合着中国的实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的,是带有中国特色、中国的形式、中国的道路这样一些东西坚持的,所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恰是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主持人]:所以能不能帮我们展望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孙来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既有的实践来看,已经展现出自己的制度优势和发展的特点,我稍微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这个道路和欧美模式相比,我们显示出蓬勃的生产黎和很强的可成长性,现在出国的很多,到欧美的大城市去看,可能今年、明年去看了没有什么变化,反观我们中国大城市一年又一个新变化,这是蓬勃生命很强的成长性的很重要的表现。再比如与拉美模式相比,我们显示出了发展的人本性和社会的稳定性。与印度模式相比,我们从高速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发展的全面性,实践证明中国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没有出现西方所谓的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很多国家相比这种形象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考验和比较当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展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前面有老师谈到了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辛酸史曲折史,总书记曾经描述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讲到了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讲我们的发展、讲未来,乘风破浪奋勇时。我们已经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的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将更加幸福。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肯定会实现,我们中国梦实现指日可待。
[孙来斌]:我记得原来有人曾经评价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认为造就了20世纪最壮观的经济奇迹,挽救了社会主义将要颠覆的大船,扭转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威望,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曾经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学者最近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也许历史要为中国的传统、中国的道路留下一个空间。我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它的魅力不仅局限于我们国内,将会在世界上引起免疫效应、示范效应,这是我对它前景的一点展望。
[辛向阳]:我补充一点吧,我最近看两个材料很有意思,说日本人说现在中国GDP是每五年就产生一个日本,就是中国每年增加的GDP,五年就是5万亿美元,基本相当于日本的GDP。然后土耳其人说中国每年增加的GDP总量就相当于一个土耳其,就是中国每年一个土耳其,所以我想这种发展大家都看到,中国的发展前景确实是非常广阔,但是我觉得我们要研究这个广阔性来自哪里,就跟中国特色制度、道路、体系有什么优越性,我老讲一个中国观点,特别是社会主义,无论制度、道路上都有很多的优越性,为什么这本书最后回到三个自信上来,我觉得不用说别的,至少我们制度有这么几个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是大家公认的,还有几个优势,比如我们可以融合发展,做大事的能力很强,我们吸收借鉴,从来中国人不固步自封的,好的东西我都能拿过来,而且不是囫囵吞枣。再有就是成熟定性做大事儿的能力,办大事儿的能力也很强。我们不断的强调我们制度定型,92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制度成熟定型,为什么总书记一再谈我们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制度,只要把制度优越性发挥出来,一旦成熟定型了我想办很多人类都办不成的大事儿,其他国家要靠我们的制度。所以我同意孙教授讲的,我们确实有比较辉煌的前景在里面。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五位嘉宾带来的解读和分享,在历史的不断演进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更清楚的看到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在这儿回顾社会发展五百年,我们来回顾我们的选择,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您的收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