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所以从苏联解体中间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但是不管怎么说,更多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是改变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命运,但有人说社会主义只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选择,也有人说中国选择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是“远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这些说法对吗?
[辛向阳]:这些说法肯定有它的片面性,首先中国人在十月革命以后选择了社会主义,而且选择的是科学社会主义,我觉得它是通过先进的知识分子的选择体现出来的,而不仅仅是所谓的那部分知识分子的选择,一定是代表了中国人整体的要求,在一个是代表了新出现的先进力的代表者就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现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出现,实际上是代表整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再一个是近代,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中国的先进的工人阶级,这点很重要。我记得列宁1916年就曾经就中国这个问题写过一篇文章,他就看到了,正是由于中国出现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且上海出现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工人阶级,所以很快历史就会奖励给中国一个社会民主党,当然那时候的共产党不叫共产党叫社会主义民主党,所以列宁这个人就在1916年就已经看到了,上海的生产力我们很发达,出现了现代工人阶级,所以这个一定有先进思想,所以说社会主义是远离了,这个是片面的思想。
[辛向阳]:再一个说中国人现在选择社会主义而不是选择了资本主义偏离了人类大道,这更是片面,首先我们看到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我们说是人间正道的大潮流,不然的话为什么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14个帝国主义围攻一个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当时丘吉尔叫嚣说把布尔什维克扼杀在摇篮里,所以读一读托尔斯泰写的《苦难的历程》你就知道社会主义怎么艰险的战胜了资本主义,就是因为这么小的东西战胜了巨人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可以体会到社会主义本身从1917年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后,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所以中国人民选择这个社会主义,恰恰是表明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确实具有一种眼光,他选择的是代表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的东西,而不是说有人讲的偏离了文明大道,而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正好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世界的大战那就表明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确实是走下坡路,列宁说的帝国主义腐朽的,那确实是当时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帝国主义为了争夺殖民地,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几千万人,你想想他给人类带来多大的浩劫。
[辛向阳]:所以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我们当时选择这个社会主义恰恰是选择了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制度,所以不是偏离。当然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是有着充分的历史必然性,前面谈到的人类文明大道以外有这么三点:一是讲到了近代以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进行了无数次的革命,有几次大规模的斗争,至少有三次,洪秀全1851年的农民起义,资本阶级的改良主义,康梁1898年的维新变法,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些打击了帝国主义,尤其是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年封建统治,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三次斗争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中国人民的命运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些斗争都进行过但是都失败了,就说明这些是不行的。这证明我们中国人走这条路走不通。二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传到中国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被接受,我觉得确实展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三四年间有三次大的思想争论,要不要少谈主义多谈问题,就谈点具体怎么解决问题,别谈马克思主义,当时李大钊写了一篇文章,对胡适进行批判。第二次争论是中国要不要走社会主义,梁启超提出来中国经济落后没法走社会主义,当时很多人提出来中国正是因为落后所以只有走社会主义这个道路才能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推到一个先进的国家,再一个涉及到跟无政府主义的争论。争论来争论去,最后马克思主义证明在这些思潮中它确实具有先进性,所以很多人自觉的把马克思主义当做解决中国问题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再一个前面也谈到了,实际上中国不光是拿着一些主义,更关键是我们做了很多实践,比如说多党制,包括现在有些人讲中国要讲多党制,其实在辛亥革命之后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搞多党制,包括议会我们都在搞,但是最后导致了军阀混战。所以当时很多人讲到了多党制在中国确实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当时章太炎说过一句话,我们搞多党制是横取他国已行之法,就是囫囵吞枣的拿过来了,强制的,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搞所谓的多党制,最后是什么行为呢?是很愚蠢的行为,当年梁漱溟先生的父亲举过一个例子,他说多党制是什么情况,在前门火车站每次开国会的时候各个议员下火车的时候像摆一个小地摊似的,然后说我是什么党,然后就把他拉过来,说你到我这个党,招待所你住下,我给你什么什么好处,然后这个议会的议员跟着去,去了以后住在招待所,红包给了,搬到另外一个党的招待所,最后投票的时候谁也不投,就投自己。最后为什么导致军阀混战。所以毛泽东当时讲了很多,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东西都宣告破产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个东西才能解决中国面临发展的现实问题,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选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有历史必然性。
[辛向阳]:再一个例子,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很多问题,根本性的问题确实靠马克思主义解决,近代从1840年,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但是中国人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只是到了1939年,100年以后毛泽东在延安写了一篇《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才把这个社会性质说清楚了,这一百年里多少人去向认识的,包括孙中山也提出了中国是半封建社会主义社会,他就差一个字跟毛泽东,把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就有偏差,所以它的革命不可能成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把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1840年以后的这么复杂的性质,各种思潮大家都在研究,包括当时的林则徐也在讲中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中国社会国情,一直到后来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到孙中山,但是直到1939年毛泽东才彻底说清楚。所以马克思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指导中国革命成功的法宝,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不光是历史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根本性的问题就是靠马克思主义、靠社会主义解决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个书里也做了一些比较详细的描述,也举了一些很生动的事例,材料理论上也做了一些论述,这些问题我觉得还是做了比较充分的描述,中国人近代以来选择社会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确实带有历史必然性,而且是中国人作出的正确的选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