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日前,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为了让广大党员党员干部和普通网友更好认识和了解这本书,今天现场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本书的主要参与者,五位嘉宾作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与网友进行交流。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他们是: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五百年》一书编写组首席专家顾海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志民老师;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姜辉;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
[主持人]:欢迎五位嘉宾的到来,首先请问一下顾老师,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是出于什么样的大背景下编写出来的?
[顾海良]:这本书大家都看到了,是篇幅不大的一本书,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册子,但是意义非常重大,它的起因是在去年,2013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从思想源头和实践历程上,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曲折历史,总书记讲了很多五百年的历史历程,1516年《乌托邦》这本书的发表,被大家公认这是社会主义思潮的起点,1516年到现在500年就差两三年了,所以总书记对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做了回顾。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五百年的来龙去脉做了回顾。当时大家也想,“为什么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面对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总书记要讲这个话题?”大家也同时在领会。大概就是为了领会总书记讲话的意义,中宣部和中组部策划编了这样一本书。我们作为参与编写的,我觉得回顾社会主义五百年,至少有三个重要的依据,对现在的党员干部来讲非常重要。
[顾海良]:第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今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思考这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大家也是清楚的,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回顾能够更加坚定我们走这条道路的信心,所以回顾五百年,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社会主义是人类近五百多年来追求的理想,而我们现在的实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延续,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文明大道上大家追求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选择的道路,通过五百年的历史回顾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我想这是一个。
[顾海良]:另外,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思潮,或者也是一种理论、运动。通过五百年的回顾,第二个重要意义是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念,因为五百年的一切发展,我们可能很曲折,有凯歌行进的时候,也有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有革命的高潮、建设的高潮,也有处在低潮的时候,甚至革命遇到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这样,有不断发展的高潮时期,但是有的时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五百年我想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小的思潮之一,成就了像中国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怎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尽管有这样的曲折、挫折等等,而且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苏东剧变以后,社会主义遇到了严重挫折,更让我们思考社会主义有没有前途。通过五百年的历史回顾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了信心,这五百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风雨历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由弱小的走向强大的,在好多种社会思潮、甚至几百种社会思潮中,这样一种转变,成为现在有如此巨大生命、有如此巨大实践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回顾我觉得能够坚持我们走社会主义的信念。
[顾海良]:第三是能够更好的坚守我们的信仰,因为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树立要通过多方面,一方面通过实践,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中历史的回顾非常重要,这五百年来我们出现过很多很多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仁人志士,我们看他们有的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的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幸福,参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很多人,并不都是穷人,有的是富人,有的应该说是很有前程,但是他们抛弃了前程、抛弃了家庭和个人的幸福,为社会主义理想奋斗。哪怕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了追求这个理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人都有,更不用说科学社会主义有很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很多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运动的普通群众,我想这些人都有一种追求,这种追求和信仰是他们坚定不移的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今天我们这些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推进中,我们可能要学习我们的前辈,向他们一样坚定这种信仰,为了广大劳苦人民群众,为了现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的奋斗,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顾海良]:所以我想从这三个方面历史的回顾,意义还是很大的,我们作为其中的编写者,各方面的专家,包括中组部、中宣部的领导和专家都很支持我们,我们编写工作花费了一年时间,我们也在重读和重新学习,对我们来讲,这方面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我们的信仰、坚定我们的信念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想书编出来了,但是不是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主持人]:顾教授给我们介绍了编写这本书当时大的环境背景,以及编写这本书给我们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您刚才说了五百年的历史跨越浓缩在这样的一本读本当中,究竟这个读本当中涵盖了哪些内容呢?
[顾海良]:我想根据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他把五百年的历史分了六个时间段,也就是六个阶段,因为五百年的发展按它的历史脉络大概划分为六个阶段还是比较科学的,第一是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乌托邦书发表以后的300多年,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这个叫作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我们这个书里面第一部分讲的就是这个,这是一个。
[顾海良]:第二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其重大的标志是1848年他们合作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最经典、最重要的著作,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厚的小册子里做了全面的阐述,是一种新世界观的阐述。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直到1895年恩格斯去世,我们认为这一时期是第二个时间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顾海良]:第三个时间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始兴起,寻求在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就是这个时间段极其重要的标志,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直到他去世都在进行这个探索,我们把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看作第三个时间段。
[顾海良]:第四个时间是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等一批国家的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讨,后来产生了社会主义模式或者叫斯大林模式,这个时间段可以说是苏联包括东欧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这个过程在顺利行进的时候也有严重挫折,它的结束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
[顾海良]:第五个时间段,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经过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是第五个时间段,这里也有革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有我们探索中的辉煌的胜利,但是也有前进中的挫折,比如文化大革命,中间有很多经验但是也有很多教训,这是我们后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宝贵财富,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这样的,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称作第五个时间段。
[顾海良]:第六个时间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重要的标志,党的十二大小平同志提出时代的命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此开启了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新时代,一直到现在。
[顾海良]:所以这五百年从这六个时间段划分脉络非常清晰,从中能够讲出的道理在这个时间段的划分中也非常清楚,所以这本书从整体上来讲,五百年六个时间段,300多年是空想社会主义,不到200年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经从理论产生到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转变,再到实践中由一国到多国、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这一历史过程的展现,也就成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