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工作方法与唯物辩证法(4)

毛泽东的工作方法与唯物辩证法(4)

七、“随时掌握工作进程”——把握事物发展的度

按事物内在矛盾的发展,波浪式地把工作推向前进,实际上也就是要求革命工作的领导者做到“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以把握事物发展的度,亦即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凡是在毛泽东获得成功的地方,究其认识上的原因,在于他能时时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准确抓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大事端,不失时机地根据新的形势提出新的中心任务、新的政策和新的工作方针,并用这种新的政策和新的工作方针去调动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去完成社会历史任务或促进社会历史事态的转变。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大革命初期,鉴于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弱小和国民党抱有“联共”的革命意愿,毛泽东等人及时提出了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结成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遂使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赢得了一定威望和得到较大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毛泽东根据国内客观形势又及时提出了共产党应独立掌握枪杆子、应以武装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的策略,并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当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又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适时提出了组成包括国民党政府在内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中国的老百姓以一致反抗日本法西斯的策略,并通过持久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日本侵略者投降、与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破裂、解放区面临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全面进犯时,毛泽东又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方针,具体制定了打败蒋介石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并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消灭了蒋介石数百万军队,推翻了其反动统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根据中国革命的势态所造成的历史环境,毛泽东又把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提到日程上来,并基本上完成了这一任务。尔后,毛泽东又开始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策略,从而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掌握工作进程,及时提出新的工作方针和政策,以做出新的成绩夺取新的胜利,从哲学层面上看,这实质上是把握处于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事物发展的度。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这一问题说得非常明白:“真正的革命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3](P294)。毛泽东认为只有把握事物发展的度,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要保证做到这一点,同时还必须反对“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反对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的“左”翼空谈主义或冒险主义。

八、“学会弹钢琴”——理清工作中矛盾的主次

把握事物发展的度,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抓好革命事业进程中新提出的中心工作的同时,围绕这种中心工作开展其它各个方面的工作。这种围绕中心工作而展开其它各个方面工作的方法被毛泽东形象地喻之为“弹钢琴”。他说:“弹钢琴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2](P1442)同样,党的领导者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同时展开其它方面的工作,将自己所负责的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都照顾到,不能只注意其中的一部分而把别的丢掉。因此,毛泽东号召党的领导者“必须学好‘弹钢琴’”[2](P1442)这一工作方法。

“弹钢琴”这种方法在毛泽东那里无疑是被运用自如了。在武装夺取国家政权的民主革命年代,毛泽东指出其中心工作就是一个:革命战争。毛泽东那时号召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会军事、准备打仗,并又号召以军事工作为中心做好其它一切革命工作。在1933年中央苏区的一次经济建设工作会议演说中,毛泽东就经济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及它与中心工作革命战争的关系所作的解释,极好地表明了他对工作中主次矛盾的科学处理。他说:“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那种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3](P123)但是,毛泽东并不因革命战争是中心工作而不主张抓好经济工作,相反,他认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3](P119)。“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着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且教育他们,使战争得着新的群众力量;为着从经济建设去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去巩固工农民主专政,去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为着这一切,就需要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工作”[3](P119)。如果认为革命战争是中心,而不去抓经济工作,甚至把搞经济工作骂为“右倾”,就是极端错误的。他批评有些人口头上说一切服从战争,但“不知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这就不是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3](P120),才能扩大红军,打败敌人。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为抓好苏区的经济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例如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工业和商业,注意抓好粮食生产,发展商业合作社和商品出入口贸易,组织、调剂和运输粮食,并配合开展查田运动以及发行公债等等。他当时所做的出色的经济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革命战争。

毛泽东这种“弹钢琴”的工作方法,与他哲学上的“主要矛盾”等理论及其处置矛盾的方法相联系。他认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P320),因此,只要用全力“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P322)。如果不懂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我们应该记住毛泽东的抓主要矛盾的教导,学会和掌握其“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并使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发扬光大。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然是中心工作,那么,全党全民全国一切部门都应该为着这个中心工作而努力,并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展开和抓好其它一切工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