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雾霾,谁和谁在博弈?(民生新起点)(2)

治雾霾,谁和谁在博弈?(民生新起点)(2)

摘要:“为了GDP肆意污染蓝天的做法,一定要追究责任,问责到位。”陈国鹰代表说,去年全省因环境污染抓获犯罪嫌疑人385人。他表示,河北力争大气质量3年好转、5年大改善,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4个城市如期摘帽,廊坊、保定、衡水3个城市争取提前摘帽。

3月3日,京城又中“霾伏”,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62号院的胡娟妮女士,对雾霾忧心忡忡:“远看不见天,近看不清楼。大家见面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天儿可咋办’。以前,我觉得虽然空气变差了,只要身体好,都能扛过去,就别戴口罩、买净化器了。哪能一天24小时戴口罩过日子呢?可现在我周围不少人都咳嗽,我也觉得胸腔开始疼了。人‘斗’不过天,还是能防点是点吧。”

胡娟妮说,她不但自己买了口罩,出门就戴上,还给住在河北老家、同样笼罩在雾霾中的父母家人也买了“N99”口罩:“年轻人抵抗力还强一些,老人和小孩子这方面不注意,容易造成更长久的影响。”她也开始多方咨询,考虑购买一台功能强大的空气净化器,“虽然眼前身体还看不出什么大问题,但就怕时间长了对身体造成影响,还是早点预防吧。”

“治雾霾,总不能寄望大风吹,没风怎么办?真盼着能常见蓝天。”

关键词

决心和信心

蓝天少了不能指望风。天人交战,关键是管住人

“气象是外因,排放是内因。目前还有很多人强调雾霾是气候因素造成的,认为只要有风,就不会有雾霾。这种认识没有抓住根本。”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认为,雾霾的形成,有气候和地形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根本问题还是污染排放过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VOC等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在极端气象条件下,汽车污染所占的比例甚至超过了50%。排放等人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而改善气象、地形等客观条件的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所以想解决雾霾问题,根本出路仍在管住人、减少排放。

“全社会一定要在减少排放上形成共识,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公民个人,痛下决心、齐心协力控制并消除污染。”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认为,我国目前治理雾霾的措施还是很有针对性的。比如政府近期出台的“大气国十条”,对工业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汽车尾气加快发展汽油“国五标准”,并限购限行,能源替代也在抓紧推进。

“现在控制雾霾,政府着急,可很多企业并不自觉,超排偷排的情况还是很多。对这些企业一定要重拳出击。要加强对污染源头和过程的管控,不能等污染物排放出来了再去做末端治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认为,老百姓抱怨雾霾可以理解,但也应该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减少排放,比如空气不好时自觉不开车等等。对于雾霾,大家要有耐心和信心,既要重视也不要害怕,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