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

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

二、价值观是社会规范的基石

价值观社会规范的基石。价值观是文化中的共同的东西,它告诉人什么是好的、对的、合适的,也告诉人什么是坏的、错的、不合适的,它决定了人们的喜恶,也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它可以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中,也可以体现在一般的判断里,用来规范自己,判断别人。尽管文化中的某些文化价值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大部分的价值观,特别是成就感、效率、物质享受、平等,等等,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始终保持认同的原因。

当下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核心价值内化为全民族的行为,逐步变成民德、民俗,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遵循的行为规范。把全体人民认可和认为可以接受的核心价值内化为民族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对此,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切不可仅仅认为通过媒体的宣传就可以树立支配人们行为的价值观。

一是儿童要从家庭开始,从其社会化的进程初始阶段教化。在出生不久和开始具备自我的初始阶段,儿童只会模仿身旁的人的言行,特别是与他们互动亲密人德言行,这时,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德行就显得特别重要。之后,他们参与父母的生活圈子、朋友的生活圈子,再后来他们进入学校和职业,这些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别人,受到鼓励,也受到骚扰,他们的人格、行为逐步被塑造出来。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德行和信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自立、自尊。教育若没有德行和信仰,就难以成为国家的核心力量。

二是当代社会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年轻一代在接触新媒体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社会化,形成的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人格特征。社会化是社会成员的文化塑造、学习及其生活态度养成和价值观培养,行为规范的过程。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成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个过程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过程,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是要崇尚知识、思想和文化。知识、思想和文化复兴是伟大民族复兴的基本标准,要通过文化潜移默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用知识引导人们的生活,以思想涵养人们的内心,使整个社会的定力得以培育。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