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3)

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3)

三、社会规范具体体现为个体和群体的治理能力

个人的修身立人最终体现为治理能力,这,在当前对于公务人员尤为重要。治理能力包括治理主体的影响力、凝聚力等,诸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影响力,具体到领导干部身上就是是否能够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武断专横;心胸宽阔,不唯书、不唯上,坚持真理;开放包容,任人唯贤等,以及领导干部的自我认知能力、价值观、思维模式、领导行为等,通过这些要素的转型最终提高领导干部个人的影响力和组织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如何面对这些挑战?要解放思想,在这样一个时代,卓越的领导者必须具有远见卓识,与社会和群众共享持久的价值观,具有变革的勇气和胆识。“既无为一己之修,乃无为一群之政”(钱穆:《晚学盲言》(下),853页)“于是今人乃惟知为政有学,而不知修身之有学。乃更不知修己乃为政之本,为中国文化之大传统”( 钱穆:《晚学盲言》(下)855页)。

与社会和群众共享持久的价值观,要修己,努力培育领导干部自己的规范行为、健康人格和核心价值观,不能修己,何以为政?健康的人格、规范的行为、高尚的人生价值是领导干部影响力和魅力之所在,是其领导力的基础。凝聚力主要表现在感情方面,但凝聚力又不完全可以归结情感。我们可以把凝聚力界定为一种理念形态(价值观、理想、感情),它蕴藏在每一个社会成员之中,是社会成员共同的心理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建立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民族凝聚力是某个民族整体对其民族成员的吸引力、这个的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这三种力量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民族整体吸引力处于决定地位,它决定着民族成员的向心力和民族的亲和力。文化是人类强大的粘合剂,因为交流是文化的本质,也只有交流才能培养人们的认同和社区感,产生人们共同的情感和行为,发现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感觉。从原初文化衍生出来的其他因素,也不能忽视。

凝聚共识,建设强大社区,需要用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去思考问题,以更大的智慧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放宽历史的视野,增强彼此的了解,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修身立人必须从个人信仰、国家和民族意识以及个人的自信力培养开始。国家和政府在个人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人们越来越与认识到,国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因为国家对一个的生命历程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传统文化中,本来是由家庭承担的教化功能越来越让位于国家机构,比如媒体、学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等。尤其是20世纪以后,国家机构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政府规定孩子几岁才可以开车、饮酒、参加选举、结婚、退休等,这些虽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是那么明确,但是政府已经介入到个人的生命历程,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化过程。

由国家倡导的价值观也是如此,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至理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问一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什么”激励了几代美国青年参加和平队和志愿服务。通过个人和文化教化实现的社会秩序是成本较低的社会治理,这样的治理体系建设需要时间,通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苏联)长期的冰封之后,最尖锐地冒出来的问题显然是认同的问题。但是把它当成是一个纯粹的种族或文化的问题,仍然是不够的。实际上,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重新寻找文化、经济和对于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来说意味着某些东西(某些情况下意味着一切)的现实生活的土地。”(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43页)在这里, 我们不必对卡斯特的所有阐述去进行分析,但他透出的信息,通过前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仅仅有文化因素还是不够的。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毕竟我们的价值观历经几个时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断层。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它为每个人提供进入社会体制中扮演角色做准备,成为训练公民适应社会机制的工具,如何发挥教育在核心价值观众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在当代,教育可以传播文化,促进社会与政治的融合,促进社会治理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丁元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