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精神”跑完“最后一公里”

“三种精神”跑完“最后一公里”

摘要: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强调,要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强调,要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表现的是距离,体现的是隔阂,暴露的是感情。在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如何零距离接触老百姓,确实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用心思考,切实肩负起党的重托,取之于民,信之于民,惠之于民。笔者认为,应当具备“三种精神”才能跑完“最后一公里”,真正为民务实清廉,给老百姓交上满意的答卷。

一是永不言弃的“马拉松”精神。做群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到农村走走看看,更不是嘴上说说就行了,而需要有“马拉松”精神,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就是蜻蜓点水,没有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情况,没有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吃几顿饭就“打道回府”,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会认为你不务实、不作为,失去信任,导致了党群干群关系破裂。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再难做的群众工作,只要你用心、用情、用力去做,把群众当“亲戚”,当朋友,真正融入到群众中,都能做好。

二是韧劲十足的“钉子”精神。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在机关单位工作时间长了,做群众工作,放不下架子,沉不下身子,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比群众“高上一等”,群众咋会喜欢你呢?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记住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转变观念,有“钉子”精神,钉得下去,进得了农家屋,说得成农家话,喝得成农家水,端得起农家碗,不分彼此,不摆架子,不打官腔,真正接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相信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你融化。

三是鞠躬尽瘁的“老黄牛”精神。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要真正做到,没有“老黄牛”精神是不行的。为啥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吃有低保,住有安居房,行有一事一议,学有资助,医有保障,种粮有补贴,养殖有保险,家电有补贴),但毋庸讳言,骂党委、政府的人都不在少数,就是因为我们工作不到位,走马观花,奉献精神缺失,对党的好政策,宣传不够、落实不够、引导不够,群众蒙在鼓里、不知实情。因此,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有“老黄牛”精神,真正了解群众疾苦,知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把群众冷暖记心上,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多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谋福祉,坚持跑完“最后一公里”,切实带领群众致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