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启航 行稳致远(2)

改革启航 行稳致远(2)

——从这里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拉动内需

“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

●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

●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农业现代化

“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代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三农”的论述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三农”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发展中遇到的民生问题、环保问题都和现代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治环境污染,确保生态安全,更离不开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农村改革中,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这些都为未来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      (本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新型城镇化

“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委员:继续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潜力所在。总结我国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推进我国城镇化,重在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就业和多方面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特别要解决好进城农民“半市民化”问题,使农村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巿现代文明。二要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优化城镇布局和结构,传承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提高城镇现代文明和治理水平,使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宜学宜乐,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好家园。(本报记者邱玥采访整理)

创新驱动

“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

●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退,要更加主动有序

●今年要淘汰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代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大量资源,但成果转化率不高。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要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下功夫,迫切需要以世界眼光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必须认识到,追赶与跟踪是面向已有的确定目标,始终只能步人后尘;创新和引领是对于未知的发现与发明,能够真正推动社会进步。中国的科技创新要尽快完成由追赶、跟踪到创新、引领的转变,就要创造优质的创新环境,大力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本报记者袁于飞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