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城镇化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冯骥才:城镇化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城镇化不能简单幼稚 村落搬迁意味文化遗产消失

冯骥才近年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他眼中,城镇化是符合世界潮流的正确政策,但是城镇化本身也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而简单幼稚的城镇化手段会对我国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危害。

“我很担心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比如我们绝大部分的文化遗产是保留在各式各样的村落里边,这些村落代表了文化遗产的地域性,如果村落搬走,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进行古村落保护的过程中,冯骥才目睹了很多已评为国家文化遗产的村落逐一消失,“在中国每天有80个村落消失,村落一旦消失,那里的遗产实际上也就没有了。”

他说:“我们有56个民族,除汉族之外,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主要是在村落,而不是在城市里边。如果要是乡村没有的话,这些民族实际上都没有了。少数民族实际是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面,如果剥除了他们文化生长的土壤,这个民也可以说就消失了。我们也没有权利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幼稚的城镇化,让我们这些兄弟民族消亡,一旦如此,中华民族就名存实亡了,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冯骥才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考虑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我们有5千年的农耕文明历史,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要走我们民族自己的路,要保持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保持我们文化的多样性。”

很多人认为农村文明一定落后于城市文明,冯骥才觉得这个认识不一定成立:“比如欧洲的农村、乡村、村镇恐怕比城市还美,而我们的农村文明追求天人合一,提倡人要依赖自然,去跟自然它有亲切感。”

冯骥才还谈到,城镇化过程可能给农民带来一些问题,“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毕竟不一样,如果简单地让农民离开农村,放到一个城镇或城市中去,他失去了自己的文明,也不能马上认同城市文明,就会有文明失落感问题。还有,比如农民已经习惯了农业农耕的生活、生产方式,到了城市他没法耕种,反而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游手好闲,这其中牵涉到很多农民的生活、生产以及精神的问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