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科学发展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访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王希恩研究员

【核心提示】近年来,国内民族冲突事件频发,清楚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是民族理论研究和实际民族工作部门的共同责任。马克思主义历来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具有根本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什么?

王希恩:学界通常将这个马克思主义分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部分。就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而言,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和观点。他们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对民族问题有着丰富的著述。关于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何总结和表达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家应该说是有共识的: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论述,都将民族看作是一个历史范畴,认为民族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自然过程。所以,民族现象因其历史性和过程性使其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2.阶级利益高于民族利益。民族和阶级都是人类社会的不同组合形式,但两者之中哪一种形式更为本质、更值得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显然是倾向于阶级的。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相对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认为阶级利益高于民族利益,始终是将民族利益置于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大视野之中的。3.主张民族平等,反对任何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偏见。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是发展的,直到列宁时才明确提出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要特别重视对于少数民族平等权益的保护等。4、反对民族主义,倡导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民族主义看作是资产阶级的民族观,是与国际主义这个无产阶级民族观完全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因此必须坚决反对。但同时在具体革命实践中又对不同阶段和国家的民族主义做出区别,对民族主义理论做了批判性的借助和吸纳。5.主张无产阶级利益基础上的民族联合和团结,反对民族分立。表现在国家问题上就是主张建立尽可能大的统一的国家,联邦制只是实现更大社会主义国际联合或单一制国家的过渡形式。6.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看待民族问题,而应将其看成无产阶级革命所要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就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而言的,现在把它分为毛泽东民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两大块。前者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于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实践的理论升华,而后者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直到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领导人对这些理论观点曾做出一系列概括和表述。 2005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其中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做了12条概括。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集中表达。目前高校的民族理论政策教材主要就是围绕这“12条”的解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更加贴近中国实际、贴合时代,吸收了当代民族理论研究的积极成果。

民族识别工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有人对我国上世纪的民族识别工作提出异议,认为其照搬于苏联,您怎么看?

王希恩:中国的民族识别是一项基础性的民族工作。它的进行是基于两个历史因素:一是落实民族政策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要落实民族政策,不清楚哪些人是少数民族,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些前提性的问题不解决,落实民族政策便无从谈起。二是民族自觉的要求。自辛亥革命以来,一方面国家层面上的中华民族理念逐渐形成,不断自觉,另一方面汉满蒙回藏、苗彝瑶侗羌等各具体民族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形成并增强。在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中各民族同仇敌忾有共同的利益和命运,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各民族也在反抗国内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革命中不断形成了自己的身份和利益诉求。因此他们期望获得民族身份的承认。所以,新中国建立后开展的民族识别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落实民族政策、顺应民族自觉不必可少的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在民族识别过程中,虽然名义上套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作为依据,但由于这一定义不适合中国民族的实际而并没被恪守,实际上走的是自己的路。中国式的民族识别在苏联并不存在。在这一点上说中国照搬苏联是根本不符合实际的。

当然,由于我国民族情况的复杂,具体的民族识别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来说识别结果得到了各民族的认可。中国的民族识别是对中国民族存在的客观确认,绝不能说成是“人造民族”。实际上,民族识别也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民族工作的开展,民族认同的有序引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