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2)

云南: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2)

从增强人们的心理归属感、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施重点

“认同”是指个人对群体和国家的心理归属感以由此而生发的强烈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认同教育加以深入推进,就应当着重从增强人们的心理归属感、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上下功夫。

首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个人对群体和国家的心理归属感,从根本上来源于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与坚守,反之,一个不知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何物的人,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精神上的孤独感和漂泊感,很难对自己的民族与国家产生深刻的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命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认同教育,首先应当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之中,充分汲取思想营养、获得精神力量,才能赋予二十四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文字表述以丰富而饱满的历史人文内蕴,使之从抽象走向具体鲜活,从文化建设的纲领走向人们塑造和完善精神世界、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生的现实需要。这样,核心价值观就能在人们心中逐步“生根”、内化,并形成广泛的心理共识和行动指南,教育的实效性就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和充分体现。

其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中,应注重对人们主体意识的培养,强化广大社会公众的主人翁意识。现代社会,人们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社会平等公正的社会秩序、民主参政议政、监督政治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意识及相应的能力。所以,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与提升人们社会参与水平和政治参与水平有机地融合起来,在人们对社会建设问题、民主建设问题的普遍关注中,有效提升其参与水平,增强与政府、社会的协同互动。通过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人们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行动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追求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主体地位不断获得提升的过程中,更加自觉地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应注重人们责任意识的强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利实现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命运,能否走好这关键的一步,也直接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责任意识的强弱。当代中国人民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为爱国意识和强国意识。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爱国传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又引导人们理性爱国、正确表达爱国热情。进一步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人们把爱国之情与强国之志高度地统一起来,并将爱国主义的热情最终落实为维护国家平安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具体行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