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深刻地体现了党的性质,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强烈的现实诉求
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是习近平同志的理论性格。理解“三严三实”,首先要把握其强烈的现实诉求。
“三严”内涵丰富,而共同点就是“严”。“严”针对的是“松”。静态上的松,先是模糊标准、降低标准,从个别事情的要求不严发展到局部乃至全局性失守。所谓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一旦思想松懈有了缺口之后,接踵而来的往往是不可收拾。过去的规章制度,条目不可谓不多,要求不可谓不高,但由于没有严格执行,一些严肃的规章制度变成了吓不住人的纸老虎,唬不住鸟的稻草人。动态上的松,就是先紧后松,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最初要求严格,管的比较紧;接着出现了例外,开了口子;后来逐渐松懈,最终不了了之。以往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标志的规章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要看到,这个成效还不够,社会上还出现了某种所谓“管得过严”的声音,冒出了某种想开口子的冲动,也流露出某些疲劳和抵触的情绪。在这样作风出现拐点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同志提出“三严”,就是旨在防微杜渐,促使领导干部作风有根本性的扭转。
“三实”的共同点是“实”。“实”针对的是“虚”。谋事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是虚;遇到问题,兜圈子,绕着走,是虚;说假话、空话、大话,还是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无不都是虚。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治“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虚”的东西还广泛存在,还有巨大的惯性、惰性,还有随时反弹的可能。在这抑虚扬实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同志提出“三实”,就是要加大压舱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促使领导干部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蔚然成风。
深刻的党性体现
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必须从党性的深度和高度领悟“三严三实”。
“三严”就是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习近平同志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这股“认真”劲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也应该体现在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实”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三严三实”就是从作风入手,固本培元,坚守和巩固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是从这样的高度,习近平同志的“三严三实”表明了一个极为鲜明的立场:在作风建设上一步也不能后退,因为后面就是党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