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性是市场导向机制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市场体制“内生性”的特点可以说是强化市场导向机制的重要基础之一。发达的市场环境下,依托于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各种活动“找市场不找市长”,有能力就向前发展,没能力就淘汰出局,自寻项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甚至可以说企业和市场在规划政府干什么,而不是政府规划市场、企业干什么。创新发展更要依靠市场环境下的“内生性”作为动力。
竞争性是市场导向机制的本质,是创新发展的保障。竞争性是“逐利性”这一属性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激发“内生性”的外在刺激力量。如果没有竞争,靠行政压力也可以逐利,但逐利的效果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是扭曲的;如果没有竞争,靠个人兴趣也可以产生内生动力,但这种内生动力的成果是很难实现效益的。
创新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必须以市场导向机制为核心
综上分析表明,强化市场导向机制,推进创新发展虽势在必行,但任重道远,不仅需要破除多方面制度障碍,更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重要前提,以强化效益导向、激发主体活力、健全竞争机制为支点建立起符合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撑体系。
强化效益导向是创新发展政策之纲。各类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的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创新发展亦须如是。只有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直到创新成果的群众应用,实现向全部创新环节要效益,才能最大化推动创新发展。强化效益导向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力提高科技项目的综合效益;二是引导科研机构提升综合效益水平;三是提升科技管理的综合效益水平。
激发主体活力是创新发展政策之魂。各类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的出发点是激发组织和人才活力,形成持续发展之势,保障动力源源不断。激发主体活力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力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二是力促事业类创新主体依托资源开放共享建立新优势;三是着力激发人才活力。一方面,强化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引导、激发人才活力;另一方面,需要以明确人才使用方向为前提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健全竞争机制是创新发展政策之本。各类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的着力点是建设优良的发展环境,促进公平、有序竞争,从而增进创新主体活力、提高效益水平。健全竞争机制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项目管理中要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活动载体,全省接近八成的科技创新活动是通过科技项目的组织形式实现的。为此,明确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功能定位,强化科技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竞争属性,有利于提高科技项目的综合效益;二是科研机构发展中要进一步健全竞争机制。科研机构是科技活动组织和科技项目实施的重要平台,因此要强化企业类科研单位在竞争中快速成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快现有科研单位的优胜劣汰,推进各类科研单位之间的合并重组,推动具备活力和竞争能力的科研单位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支持大中型企业购并有价值的科研单位,对于研发职能严重萎缩的科研单位要在稳妥推进的前提下加快其破产步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