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因此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互映照。行路者必须基于自己脚下的路来看北斗星的方位,航海者必须根据自己的航线用罗盘确定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须基于自己的实践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是我们最基本的现实,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价值观就应该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不是其他类型的价值观。
我们倡导的某些价值观,尽管与其他别的价值观有近似或相同的概念术语,但却因为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实践,因而也就具有了不同的内涵和规定性。实际上,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基于不同的社会实践,许多相同的价值概念内涵的规定和理解也是大相径庭的。譬如,在古希腊,柏拉图也讲“公正”,但他所理解的“公正”是统治阶级、保卫者与劳动人民各司其职,不僭越,就是公正。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所有人自由而平等的发展,因此我们所倡导的公正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正,显然不同于柏拉图所谓的“公正”。实际上,社会主义的民主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人民参与和当家作主,显然也不同于将民主窄化为“投票权”的资产阶级“民主”。尽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津津乐道其民主“投票权”这一形式上的政治权利,可是正像许多西方学者如理查德·沃尔夫(Richard Wolff)也注意到的,欧美大众在工作中实际上“毫无民主”可言的现实。[2]我们的民主价值观既然基于社会主义的人民普遍参与的进程和实践,因而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不是西方的“片面的民主”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进程,不断丰富其思想性内涵和澄清其规范性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永无止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永无止境。既然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而从其本质而言,文化不应该是完成了的存在,而是不断生成变化的人类创造性活动,那么价值观也不应是僵死的、完成的概念,而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前行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本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力量或精神驱动力,因而核心价值观本身不仅是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中华文化的变迁而变迁的,它也是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要素和动力之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目的就在于构建一种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衔接、与世界优秀文化良性互动且代表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当代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这种文化的框架和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这种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特别需要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公正、法治、和谐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激发人们自由地投身到科学研究活动之中,投入到探索性的知识创新活动之中,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之中,为人民群众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一切文化创造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开创中华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必须在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上确立价值观的制高点。北斗星为什么能够指引夜行者,那是因为它在移动的星空中保持了稳定性,从而成为人们观察方位的比较可靠的参照物。罗盘为什么能够引导航海者,那是因为它能够在浩渺无垠的大海上总是指向正确的方向。如果北斗星也像其他星星一样游移不定,那么它就不会为夜行者所信赖。如果罗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能保持指向正确的方向,那么它也就不会为航海者所青睐。同样的,如果价值观不能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那么它也就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虽然没有放之四海而普遍有效的普世价值,但是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反映社会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才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我们的价值观是基于中国道路和中国实践的,因而必定具有中国特色和形态。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践遵循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定具有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性上。只有代表人类历史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才具有反映历史文明进步的普遍的世界意义。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看做是民族的、相对的、特殊的、只具有局部意义的东西,那样我们就不可能获得价值观的世界历史性意义,也不能对世界人民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也不能获得文化上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不是说有所谓的“普世价值”,而是说有些价值观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对全人类的历史发展具有广泛的历史性参照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越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价值观,越是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实际上,民族的可以成为世界的,相对的包含着绝对的,特殊的蕴涵着普遍的,真正代表历史阶段的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任何价值的出现可能都是历史的、特殊的,但如果某种价值理念代表历史进步的趋势,与历史发展的方向相一致,那么这种价值就可能成为具有共同性或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进程本身就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因而产生于这一进程中的价值理念也就具有了普遍的世界意义。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肯定有参考价值,中国的发展进程也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这就是具有世界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价值。只有具备了普遍的世界意义,才能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具有引领和感召功能的软实力。
我们通过价值观的变迁可以看到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基于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之上。既然价值观的变迁反映社会历史的进步,那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就不是脱离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道而无中生有,而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成果。因此,我们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我们也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之下,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语境之中,自由就不再是基于资本的自由,而是基于人民主权的自由,平等也不再仅仅是法权的抽象平等,更不仅仅是周期性“投票权”的平等,而是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全面而具体的平等,公正也不再是低于资本自由和个人自由的程序性和第二位的价值观,而是规定着社会主义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价值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