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校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把校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摘要:建立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深度链接。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校长应充分了解教师的能力结构,把最适合的工作交给最合适的老师,校长应采取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学校中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尽展所长。校长要关心每一位老师,老师要积极维护校长的权威,校长在学校的重大事务上有自主决定权,但不是专制权,学校的重要制度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

近期媒体报道某小学校长标价万元卖职称事件,引发全社会对依法治校以及校长权力监管问题的极大关注。

现在对校长的种种监管并不少,校长队伍中之所以问题频发,原因是很多监督没有产生应有的效力。

依法治校离不开德先生和赛先生

姚跃林

近期媒体曝出个别地区发生幼儿园违规给幼儿集体服用处方药事件,又有校长标价万元卖职称,居然还可以讨价还价打折卖,差不多就是“奇闻”。如此拙劣的公然违法,折射出在某些学校法盲普遍存在的现状。

这类个案或属“绝唱”,但发生在校园内的类似违法事件仍可谓层出不穷。什么原因?说明单靠蜜思劳(法律)治校还不行,必得有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帮忙。

法治的核心是尊重民主权利。若无民主则法将不法,法律就是一纸空文。只有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的法制才具有普遍意义,只有在充分民主的前提下法治才能有效实施。校长负责制并非校长一人决策制,校长要对依法治校负责;而非拉大旗做虎皮,搞“一言谈”,为所欲为。现代学校制度的要义是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显然,自主管理是建立在依法和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基础上。在社会广泛参与尚需时日的当下,完善校内民主监督体制是遏制违法违规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必须建立健全教代会和学代会制度,落实日常事务集体议事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简言之,依法治校离不开走群众路线。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和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考核和督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及时查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违法行为长期存在,则主管部门难逃其责。

法治的实质是科学行政。任何违背科学的法规注定都是短命的,法治亦应当是合乎规律的。所以,依法治校就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换言之,即使不通晓法律条文,只要具有起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懂得教育规律和学校管理规律,就不会犯低级错误。譬如“服药”一事,表面上看是利令智昏,但根子还在于“智”本来就低。“是药三分毒”是古话,是常识,只要稍具科学精神就不会做出丧失教师良心的终归无利可图的傻事。违背科学最终必遭惩罚。法盲未必是不了解法律条文的,而守法者亦无需精通法理。万物同理,守法者拥有科学精神,故对法规独具天然的敬畏心理。所以说,校长首先得是个明事理的人。

法治的化境是进入文化层面。只要稍具人文情怀,就不会随便坑人;只要稍存尊重他人之心,就不会做瞒天过海之事。尊重科学,遵守法纪,问政于同侪,倾听学生的呼声,这些基本素养要进入校长的“骨髓”才行。守法应当是教育人具有的与“爱”同等重要的天性之一,不然何以育人?教师必须要由品德高尚的人来担任,何况校长?校长还要有容人之德,学校要有不同声音。有几个“唱反调”的鞭策,有利于校长慎独、慎为。现代学校必须要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服从真理、不盲从权威的批判精神,要鼓励和保障师生的维权自由。只有当所有人既能以法律为武器,尤能以法律为准绳,从而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违法之举才能从根本上杜绝。

总之,依法治校仅靠完善法制是不够的,需要提高校长、教师的文化素养,需要民主和科学精神的保障。(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