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涵养“三种品格”

领导干部要涵养“三种品格”

摘要:要涵养淡泊名利的品格。“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只有拥有一颗淡泊、纯净之心,才能严以修身、立德立言。要心怀感恩,知恩图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3月9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时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以过硬的作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发扬好的作风,做到“三严三实”,不仅是党和人民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希望、新要求、新标准,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考验、道德水准的检验,作风建设的测验。笔者认为,贯彻落实好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领导干部要涵养“三种品格”。

要涵养务实为民的品格。务实的作风、为民的情怀是我们的民意基础,更是我们的执政理念。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际、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察民情、听民声、解民意,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气概探求改革路径、凝聚发展共识。要发扬务实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多办解民困、惠民生的好事,多出解难题、促发展的实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扎根基层,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肩并肩生产劳作,倾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要涵养淡泊名利的品格。“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只有拥有一颗淡泊、纯净之心,才能严以修身、立德立言。要心怀感恩,知恩图报。感恩党、感恩时代、感恩国家、感恩人民,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他们要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些吵闹和指责;多一份真诚和热情,少一些推诿和冷漠。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群众,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坚决做到执政为民不轻民、为民谋利不营私、严于自律不乱为。要心底无私,清正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贵,思想上清醒,行动上理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

要涵养责任担当的品格。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要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要恪尽职守。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想百姓之所想,忧百姓之所忧,解百姓之所难。要清正廉洁。“清正出形象,廉洁出威信”,要坚持严自律、善治家、慎交友,坚决克服侥幸心理、从众心理、不平衡心理,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家园,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干事激情、拼搏奉献的顽强意志,先之劳之、以身作则,敢负责任、敢于担当,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心血。

(作者系江苏省阜宁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