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1月,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通过对才溪乡这一模范乡的调查,总结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以此回答在国内革命战争条件下根据地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才溪乡调查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其精神应当永远坚持和发扬。
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赣南、闽西创建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不只是单纯的军事斗争,更承担起了农村根据地建设、经济危机的化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排等一系列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民生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革命成败与苏维埃政权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面对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问题,毛泽东深感必须到社会实际中去做调查研究。毛泽东在红军党内建立了群众工作和开展社会调查的制度。在此前后,在创建中央苏区的艰难岁月里,毛泽东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选择到才溪乡调查,体现了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他用自己的行动和丰富理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崇尚实践,不尚空谈和密切联系群众,拜群众为师,为群众谋利益的行为准则。
才溪是福建最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乡村之一,1929年7月在红四军入闽的影响下举行武装暴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区、乡苏维埃政府。在土地革命中获得了胜利成果的才溪人民积极投身于政权、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特别是人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的苏维埃政府和区、乡干部,与人民同甘共苦,同心同德,以人民公仆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溪是中央苏区著名的模范区,1933年6月被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表彰为“第一模范区”。毛泽东选择才溪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总结和发扬他们的经验。1933年11月18日,毛泽东完成了江西兴国县长冈乡调查之后,随即前往上杭县才溪,于11月26日写出了《才溪乡调查》这篇著名的调查报告。《才溪乡调查》包含七个部分,约12000字,其中关于才溪乡苏维埃建设、扩大红军和经济建设三个方面内容特别引人关注。才溪乡的这一重要经验表明,革命战争胜利不能单纯依靠政治动员,只有加强苏区经济建设,提高群众生活,取得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支持,革命才能成功。
毛泽东开展的才溪乡调查对当时盛行的“左”倾教条主义作了严正回击,他以才溪乡、长冈乡这样的模范和典型,指导中央苏区各项建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看,才溪乡调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树立了榜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