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大树:描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图景——把握“七个聚焦”与“六个坚持”的重大意义

王大树讲课

王大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新征程上的改革号角,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本文立足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形势新要求,深入阐释“七个聚焦”所展现的系统性、整体性与战略性的改革新布局,并对“六个坚持”所蕴含的历史经验、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引进行系统梳理。深刻把握“七个聚焦”与“六个坚持”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更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总动员和具体部署。

、“七个聚焦”勾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蓝图

(一)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决定》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从利用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到发挥市场引导企业的基础作用;从赋予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到确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市场追求效率,但不能确保公平;市场不是万能的,除了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存在市场失灵以外,在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一方面通过完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维护竞争秩序、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保障经济安全,让政府在克服市场失灵领域精准发力。

第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为实现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中,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重要方面。

第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强调,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时代以来,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都在升级,约束条件和外部环境也发生重大改变,发展不能走专注数量和速度的老路,必须与时俱进、另辟蹊径,走质量优先的新道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创新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换到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机制上来,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足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发挥海量应用场景优势开展“从1到100”的工程创新,围绕技术熟化与产品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优势开展“从100到N”的应用创新。要注意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大研发支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培养创新人才。

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彼此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必须保持合适的比例,在空间上维系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并以有序稳定的结构来发展。协调发展是一种多目标发展,在此系统中,发展是系统运动的指向,协调则是对这种指向行为的有益约束和规定,强调的是整体性、比例性和内在性的聚合发展,不是单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增长”,而是多个子系统或要素在“协调”约束下追求在整体提升基础上的全局优化、结构优化和个体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决定》第六部分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也就是说大约三分之二的常住人口生活在城镇,未来我们要重点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决定》还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同时未来我们要更加关注南北差距问题。

第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绩,2017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高水平开放意味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力度的开放,而且是双向开放。这要求我们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国际贸易从出口导向为主转变为既鼓励出口,又鼓励进口,利用出口扩大市场、赚取外汇与通过进口引进资源和技术,两者并重;二是投资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既鼓励外资进入又鼓励中国投资走出国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并行;三是开放区域从沿海开放为先为主,转变为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四是开放产业从倾斜于制造业、建筑业、商业、房地产业,转变为金融、贸易、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全面开放;五是从要素开放转变为制度和规则开放,注重营商环境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更多地参与世界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的制定。我国正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变成建设者和贡献者。在规则建设中,一方面要对标高标准,着眼于国际体系和贸易投资规则的调整,构建与其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着眼于自身优势和需求,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监审:彭亚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