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结束了才溪乡调查以后,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在瑞金主持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把《才溪乡调查》和《长冈乡调查》两份调查报告印发给参加大会的代表。毛泽东推荐这两个乡的经验,特别着重于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意义。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打退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如何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并取得胜利这一中心任务,成为各级苏维埃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毛泽东的主张是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以才溪乡、长冈乡的模范典型为例,阐明了当时条件下实行这一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方法,首先是关心群众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其次是实行群众路线的方法。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担负着组织革命战争和改善群众生活两大任务。要完成这两大任务,必须解决一个方法问题。这个方法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方法。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上述结论,在许多方面依据了才溪乡调查所获得的生动材料,肯定和宣扬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这样的阐述,把才溪乡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苏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及其调查报告,不仅在当时对于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和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历史上,也一直有着重要影响。1934年2月,在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45、46、48期上,这篇调查报告以《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为题连载发表;1941年1月收入毛泽东著《农村调查》,在延安出版,篇名改为《才溪乡调查》。新中国成立后,《才溪乡调查》多次印刷出版,先后收入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199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1卷。
才溪乡调查延续了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及其贯彻和坚持“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溪乡调查通过对才溪乡这个“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的深入调查,获得“发言权”和“一个有力的武器”,去粉碎那种以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
才溪乡调查虽然已经过去80年,但是其精神是永存的,在今天和将来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才溪乡调查体现了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就是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剖典型,树立榜样,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客观依据,反对形式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体现了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群众路线。这样的精神应当永远坚持和发扬。
(作者为福建省委党校教授、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