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深思求新,靠理实服人
听理论宣讲,人们都有“喜新厌旧”心理,也都有一定鉴别能力。人所共知的老生常谈,谁听了都感到厌烦;脱离实际和违背事实的空话歪理,不可能使人信服。怎么使理论宣讲具有新意和说服力呢?我总结的第二句格言是:“以深思求新、靠理实服人”。
所谓以深思求新,就是要抓住听众普遍关心考虑和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深入透彻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深刻独到的新见解。为什么必须以深思求新?因为听课人所要求的“新”,不是新词汇和新趣闻,而是能科学解释说明现实问题,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新思想、新见解。这样的思想内容,只能通过比别人深入一步的理性思考才能获得。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人们都感觉到了,但由于不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许多人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搞不清其中深层次的道理。我们搞理论宣讲的同志既然要为人之师,就应当使自己的思考比听众深入一步,做到见人之皆见、思人之未思。听众没想透的问题我们想透了,听众没想清的道理我们想清了,能道出人人心中所有、口中所无的深刻道理,就能使听众感到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受到新的启发和教益。这就好比在一个地方翻地挖土,人们已挖了二尺深,我们若继续在这二尺深的土里翻腾,绝对出不了新土。只要再往下深挖一寸,掘出来的肯定就是新土。不是常说研究问题要深入钻研吗?不钻研到比别人深一层的地步,怎能形成独到的新创见呢?那种不靠深思求新,只靠贴新标签、找新趣闻、造新词汇、给浅薄陈旧的思想搞新包装的做法;那种脱离现实生活和科学真理,为哗众取宠故意猎奇和标新立异的做法,不可能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教益,只能引起听众反感,是进行理论宣讲之大忌。
所谓靠理实服人,就是要努力把深刻的道理讲实在,靠科学朴实的真理去说服人、教育人。听课人都喜欢和信服实实在在的道理,不爱听也不相信那些脱离实际的空道理,违背事实的伪道理、与现实生活不沾边又艰涩难懂的玄道理。怎样才能把道理讲实在呢?我的体会是:第一,从现实出发提出问题,使所讲道理贴近听众现实思想和现实生活,具有现实针对性,让人听了感到解渴、管用。第二,实事求是地阐释问题,使所讲道理符合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让听众感到事是这个事,理是这个理,真实可信。第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所讲道理能揭示出具体的是非和利害关系,具有可操作性,让听众感到便于理解把握和应用。第四,表达方式通俗朴实,尽可能用听众熟悉的现实生活语言和事例来解释说明道理,使所讲道理具有可接受性,让人听了感到亲近、易懂、易记。
三、理论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理论化
无论以深思求新,还是靠理实服人,都须遵循一个方法论原则:把生活问题理论化,理论问题生活化。这就是我总结概括的第三句格言。
进行理论宣讲最常见的毛病是理论与实际相互脱节:讲理论就是照本宣科,或简单地解释本本,与听众关心考虑的现实生活问题不搭界;讲实际则是就事论事,简单地描述现象或叙述感性直观的看法,上升不到理论层次;讲理论联系实际则是观点加例子式简单粘贴、机械挂钩,不能把理论观点与现实生活问题有机融为一体。这样当然既出不了新意,也不能帮助听众解决任何问题。人家听了怎能不感到厌烦呢?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讲课者就必须努力把理论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理论化。
所谓理论问题生活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置放到现实生活背景中来思考和讲解。一是理解和阐述书本上的科学概念原理,要紧密结合对现实生活中相关情况和问题的分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来检验和论证它、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来充实和发展它,并用它来解释和说明人们关心的相关现实生活问题。力求通过我们的讲解,使听众深切感受到这些理论问题既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又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符合一致,从而帮助人们把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建立在坚实的感性基础之上,并产生亲近感。二是紧密结合现实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把抽象的理论原则加以具体化,深刻揭示出这些理论原则对现实生活有那些具体指导意义,在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问题时如何具体地运用它。给人们提供观察、思考和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为听众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现实生活实践搭一个由此达彼的桥梁、阶梯。
所谓把生活问题理论化,就是要把听众关心考虑的现实生活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来分析讲解。既全面深刻地揭示出现实问题的具体成因、实质、各种可能的发展趋向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帮助人们在理性层次上搞清楚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怎样想、怎样做是正确有益的,怎样想、怎样做是错误有害的,从而端正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又注意从中揭示出对人们有普遍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基本道理,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使听众从中学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目的。通过讲解为听众从对现实生活的感性直观上升到科学理论思维搭一个由此达彼的桥梁、阶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