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长存:怎样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说服力(4)

五、台上一节课,台下十年功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备课虽然很重要,但仅靠确定课题后的备课也未必就能讲好。常见这种现象:有人备课用的时间并不长,讲课效果却很好;也有人备课很认真,辛辛苦苦忙几个月,仍讲不好。这原因在于前者素质高、底子厚,头脑中早已积累了大量思想和知识经验,确定课题后能厚积薄发,把脑中已有的东西调出来,按课题要求梳理推敲一下就行了。而后者由于平时学习研究不够,头脑中思想和知识贫乏,接受讲课任务后临时抱“佛脚”,就有点晚了。任何一堂好的理论课,都不是仅靠几天或几个月备出来的,而是多年心血汗水积累的结晶。所以,我总结的第五句格言是:“台上一节课,台下十年功”。

现在许多宣讲者很注重研究讲课的方法、艺术和技巧。这当然有必要。但也须明确,课讲得好与差的关键在于思想内容,而讲课内容又取决于讲课者头脑中思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倘若自己平时不注重刻苦学习研究,孤陋寡闻、学识浅薄,无论怎么绞尽脑汁地研究方法、艺术和技巧,也难以把课讲好,还可能弄巧成拙,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我在这方面的体会是:丰富出方法,业精出艺术,熟练出技巧。

所谓讲课方法,无非是由预定目的到实现客观效果的门路和程序。平时脑子里的积累丰富了,当明确课题后,把相关的思想、知识和事实材料调出来,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内部联系,找到若干方法,既可以通过比较选出一个简捷有效的最佳方法,也可以灵活地调整变换方法。

所谓讲课艺术,无非是指对思想内容的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之类。只要对讲课涉及到的思想、知识和情况都研究得很精通,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就自然地有了艺术性。从实际情况看,凡是被别人称赞讲课艺术性强的人,在备课时都是把精力专注于研究思想和知识内容及考虑如何表达得使人爱听、易懂和信服,而往往舍不得耗时费力地去琢磨什么这艺术、那艺术。

所谓讲课技巧,无非是指材料和语言的运用熟练自如、结构和节奏的安排精当巧妙等等。古人早就有“熟能生巧”之说。只要平时积累丰厚,备课精益求精、真正达到了“四熟”,讲起课来能做到厚积薄发,谈吐得心应口,内容详略分明、轻重缓急有序、音调高低得当,技巧也就在其中了。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要提高理论宣讲的水平,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积累。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是能补拙的。什么是水平?按我朴素的理解,水平就是血水、汗水、脑汁水在一个点上的聚集和积累。一个人的心血汗水不断往一个地方滴答,日积月累,水平自然就逐步提高了。有的人舍不得滴心血汗水,当然谈不上什么水平;有的人心态浮躁、三心二意、朝秦暮楚,虽然也费了不少心血汗水,但东洒一点、西洒一点,聚集积累不起来,风一吹全干了,最后剩下的只有荒漠,而不可能形成什么水平。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真正热爱理论研究和理论普及工作,能做到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勤读、勤看、勤思、勤写、勤讲,就能使自己的理论宣讲水平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