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出强调,坚定不移整治腐败促政风转变,以抓改革建机制推进廉政建设,努力取得人民满意新成效,并提出“六点要求”,为切实解决“跑部钱进”腐败滋生蔓延增力添音。
中央反腐“令旗”重拳击打各类腐败问题,消除各种歪风。笔者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强力遏制腐败,把反“四风”工作落到实处,畅通改革进程“中梗阻”。
继续中央禁令和“约法三章”,做到有令必行,解决制约反“四风”“肠梗阻”。反腐禁令就像一把利剑插在腐败边缘的各个路口,不断触动、削弱“苍蝇老虎”力量。就像习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习惯的人,心理无法承受餐餐有素无荤的日子一样,可为了自身“直肠炎”不犯,只有遵从医学教导。同样,利益熏心,法旨令箭,有令不行,必触利剑。
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和资金管理监督,做到有禁必止,解决整治“四风”“脑梗阻”。历览千年春秋,纵观百年史鉴,腐败一直是导致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泱泱2000万党员的苏联遭来亡党亡国巨痛,归根原因还是腐败和执法不严。人不管人,制度管人,有规有矩,有方有圆,按规办事,按章做人。官员要把八项规定当“令箭”挂在胸前,时刻警“省”,经常检查身体,一日三省,别让制度监督成为深化改革的“脑梗阻”。
推进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做到有腐必反,解决问题发现“肾梗阻”。政务公开主要是对“一把手”钱权有效分离又有机结合的一种述廉方式,是有效监督和掌握为民办事或检验成效的综合体,是接受人民监督的中心板块,防止工作去伪存真,“钱袋子”通洞现象。部分省市适当分解一把手权力,这是纪检机关让权钱有机分开,避免“我说了算”、“我就是道理”,防止了钱权混乱,中饱私囊。
严肃行政纪律和人民满意,做到有贪必惩,解决反腐工作“胆道梗阻”。有贪必反,就要有胆有识,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敢于同腐败势力作斗争。政府、监察、检察机关充当本质责任,严格执法执纪。违法必究,执行必力,竭力打通查处和追究腐败问题“任督二脉”,做人民群众满意实事和好事,树立政府廉洁、勤政、为民良好形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