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4)

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4)

四、在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中进一步健全人民币管理体制

国家在现金统一管理方面采取的首要步骤是建立金库和发行库,这是实现现金管理的必备条件。1950年初,中财委就向各大行政区部署了这项工作。2月1日,陈云同薄一波在向毛泽东并中共中央的一旬财经要事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强调,2月底以前建立国库。[7]随后,政务院发布《中央金库条例》。在政务院严格督促下,加上地方的积极配合,到5月末全国建成金库1657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国财政金库体系。[8]

为了有序、灵活地调拨集中在金库的现金,陈云领导中财委部署建立了发行库。1949年10月,中财委曾拟定《关于建立发行库的决定》。1950年2月,全国金融会议确定:“发行库为全国货币资金调拨之中心”,会议同时要求各地“必须普遍建立发行库,并规定统一资金调拨的制度”。[9]会后,中国人民银行拟订《统一资金运用与调拨制度》,于4月1日执行;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制度》正式颁行。

建立金库制对控制通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办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曾用过,但由于政治腐败,无法切实执行。常常是政府要员的支付令一到,经费就从金库中提出,存入与个人有关的银行里生利。而且各机关的现金不按规定缴纳国库,致使国库空虚,只好超量发行货币。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库制只是徒有虚名。

在中财委的统一领导下,金库和发行库很快产生了控制通货的效应。这一财经举措增强了银行对社会资金的集中和调控能力,减少了货币对市场的冲击,益于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仅一个月,国家银行的存款即达货币流通量的60%。为了加强对现金的管理,4月7日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规定了现金使用原则,[10]并确定人民银行为国家的现金中心、清算中心和信贷中心。这是银行工作的重大转变。

总之,在陈云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等措施,把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构造了一个调节货币、稳定金融、调控国民经济的统一健全的货币制度。实践证明,现金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国家最重要的财经制度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年,市场和金融环境的迅速治理,货币制度包括其他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迅速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依靠政权力量,结合金融、贸易、财政、生产等经济手段成功实践的范例。这一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治理通货膨胀,使人民币制度得到确立,原因就在于陈云领导的中财委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并以此为前提,发挥了政府的行政管理力量。中共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同时,仍首先强调政府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然后才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上,推动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干预,但国家干预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只有尊重经济规律,政府的管理和调控措施方能奏效,这一真理已被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一再证明,从而成为党执政的基本理念。

[ 参 引 文 献 ]

[1]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4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69页。

[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50页。

[3] 《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78页。

[4] 《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63页。

[5] 《陈云文集》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171页。

[6] 《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页。

[7] 《陈云年谱(1905~1995)》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8] 杨希天等编著:《中国金融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96)》第6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金融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第116页。

[10]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271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